本报记者 晏琴报道
据新华网消息,“长株潭城市群”综改方案近日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二个“两型社会”综改试点方案。同为“两型社会”试点的“武汉城市圈”综改方案早在今年9月10日获批。
“综改方案通过的意义不在于能多快地加速经济增长,而在于保障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不会再重复以前以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规划研究员魏书华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魏书华表示,综改方案对于推动国家战略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批复方案,“长株潭城市群”将在“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体制、土地管理、投融资体系、财税、对外经济统筹城乡、行政管理体制”等10大重点改革领域展开综改试验。此外,随同综改方案的“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也一同获得批复。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黄亚平教授对记者表示,这是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推进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为城市化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背景,因此,这一阶段将是“快速发展期”。在全国目前的7大综改区内,“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同属“两型社会”试点综改区,他们把改革试验的核心重点都放在建设“两型社会”方面。
长株潭城市群在其综改方案中提出了3项试验:率先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机制,率先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率先积累传统工业化成功转型的新经验。
湖南方面拟定了16项量化改革指标,设想到201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在2006年基础上降低4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9.5%、24.5%;湘江流域水质保持在三类以上。
这些正是发展“两型社会”的具体体现。魏书华认为,综改方案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符合“两型社会”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构建结构合理、效力优良的产业结构。因此,一套合理、科学的综改方案的落实有利于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综改方案的实施也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魏书华对记者说,“两型社会”综合试点的目的之一,就是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进而采用符合现代发展理念的科学环保的经济增长方式。
据悉,“长株潭城市群” 、“武汉城市圈”都获得了多项金融和财政方面的“配套政策”。 两圈(群)都取得了区域性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组建权。
体制方面,“长株潭城市群”获准在3座城市之间,探索建立省域内城市间的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在“武汉城市圈”的综改方案中也有此内容,“武汉城市圈”获准在9座城市内进行“占补平衡”。在国家给予两个城市圈群此项政策之前,“占补平衡”不允许跨省、跨地级市进行。
曾经参与了“长株潭城市群”综改方案前期课题的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认为,“长株潭城市群”所包含的3座城市,是一条湘江连接的上下游关系,湘潭在株洲的下游,而长沙在更下游,3座城市在发展上相互关联性非常大,所以必须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发展,而在综改方案中提到的这些统一的环保机制和规划,让这一点变得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