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公司关注>消费真相>

脆弱的碧桂园

来源: 《小康》杂志 时间:2010-03-11 14:44:53

  范绍祥刚到工地,就发现梁柱钢筋有问题,模板漏浆。范提出了整改意见,工程队进行了整改。不久后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范的意见慢慢起不了作用。因为施工队经常在夜里加班,后来范绍祥被要求必须按时下班,不允许加班。

  承包者因低价格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却无人监管,碧桂园房子里的“裂缝”就这样被隐藏起来,但是纸里总是包不住火。碧桂园房屋“质量门”事件正在掀开这个房地产企业的短板。

  长沙碧桂园楼盘存有大量质量问题,在碧桂园集团内部都是公开的秘密。2009年12月7日,碧桂园投资者关系部主管刘嘉毅飞赴长沙处理碧桂园长沙项目因为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刘嘉毅称:“这样的问题不仅碧桂园存在,很多在全国扩张的开发商都会存在,公司在全国这么多项目,我们不可能每个项目都由自己的建筑队伍施工,这并不现实。”

  碧桂园方面表示,长沙碧桂园的质量问题并不是碧桂园的嫡系建筑“部队”所为,而是建筑外包之后的雇佣军造成的后患。“这是我们建筑外包的首个试点项目,出现了问题是我们监管还不到位。”

  卖房子的地产商只“承认”自己监管不到位,但是监管地产商的部门却没有发出声音。

  碧桂园扔掉了什么

  “一年一个碧桂园”,曾经是前些年杨国强最喜欢的一句口号。如今的碧桂园显然已远远突破“一年一个”的目标,但其“克隆”战术的精髓却始终未变。凭着“一条龙”式的运营模式,碧桂园一路高歌猛进。按照当下的趋势,碧桂园的外包之路仍将继续。

  疯狂扩张也给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2008年2月底止,碧桂园旗下取得国土证的建筑面积达到4300万平方米,当中完成建筑但未出售面积约为63.42万平方米,而正在施工面积约1038万平方米。

  地王,这是碧桂园赢得的第一个称号。为什么不是“房王”?没有人质疑。人们都以惊异的目光看着碧桂园的“财富光环”。碧桂园还在继续拿地,2009年12月22日,由碧桂园、富力和雅居乐组成的联合体以255亿元的天价夺得了占地面积263.95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8万平方米的广州亚运城地块,刷新了中国地王的纪录。“255亿的天价,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在资金上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房地产专家韩世同说。

  据不完全统计,碧桂园共有51个发展项目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广东省内的有19个,其余项目共涉及国内9个省市。遍及全国各地的项目,仅靠碧桂园“嫡系部队”施工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扩张的需要,于是自其2007年在香港上市之后便开始工程外包。

  拿地、建房、卖房是房地产企业的三个重要环节。

  但碧桂园要做的大部分事情可能是,“拿地”,然后“卖房”。房地产业最重要的一环——建房,正在成为碧桂园最薄弱的环节。韩世同认为,建房这个环节迟早会转向外包,这就要求碧桂园必须在监管方面加强,不能再走低价格路线,要求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如果运营机制过渡成功的话,有助于其专业化、正规化。但现在,碧桂园还是以小企业的管理方式去管理一家大企业,缺乏规范化管理,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众多项目鞭长莫及,监管缺位,施工队偷工减料、楼盘频频出现质量问题就情理之中的事。

  罗邵波还在等碧桂园给他一个说法,他有点迷惑,自己买到的究竟是不是房子,还是只挂着“碧桂园”三个字的一堆钢筋水泥。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

  碧桂园将建筑工程外包,自己建的房子越来越少了。

  这对以建筑起家的杨国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作者:  责任编辑:金色年华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