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消费税改革还未启动,但印度已经成为各国企业趋之若鹜的投资圣地。
盘古智库印度研究中心研究员毛克疾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印度拥有的庞大人口基数形成的两个利好是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劳动力成本转化优势,这种潜力甚至能够抵消印度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小雪认为,毋庸置疑的是,一方面,印度市场很大,消费带动经济的作用非常明显;另一方面,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长很快,消费市场表现非常活跃,这样一个消费市场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忽视的,中国企业也十分重视印度市场。
在智能手机和电子商务方面,印度这片亟待开发的市场吸引了不少企业布局,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得印度者得天下”。
刘小雪指出,目前很多中国智能手机的硬件企业如小米、华为、中兴、OPPO等,以及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都在与印度的服务商合作,从而更好地开发印度市场。当然,除了合作,中国企业也试图通过并购或投资当地企业拿下更多“蛋糕”。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副教授黄迎虹指出,当前中国对印度的投资大幅增长,这符合世界看好印度经济增长的预期,也是中国对印度的投资基数较低的结果。当然,印度的市场相当复杂,各邦的投资政策、投资环境差别巨大,要在印度投资,需在深入了解各邦的投资政策和环境差异的基础上,配备适当的人才队伍和投资策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从整体势头来看,印度改革正在大跨步前进,投资机会很多,但是具体的运作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这是中国企业不得不注意的地方。”黄迎虹强调,现在中国对印度的投资还说不上过度竞争,中国在印度的投资总额仍然较少,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是,印度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完善仍需要时日,具体到一些重大的改革,比如劳工法等,仍然需要印度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所以,中国企业对印度投资应保持关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