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美国1月失业率4.8%和通胀率接近2%的数据一公布,整个新兴市场和大宗商品的脸色就不好看了。这意味着美国已经慢慢吞吞了两年多的加息步伐,很有可能在今年趋于正常,从而年初被预测两次加息的概率提高到目前的三次。
于是,9日的A股市场一开市就跳空低开。股市低开其实不算什么(当然除了仍在市场里股民之外),而是美联储稳定加息的预期,对今年新兴市场意味什么才是关键因素。
从过往经验看,美国加息收紧美元流动性,相当于从原有在国际市场上空中撒钱变成从其他地区抽取美元返回美国本土。这一来一去叠加的紧缩效果,很容易让新兴市场出现资本市场贫血和资产价格猛烈南下的结局。例如美联储分别在1980年代、1990年代以及2004~2006年期间加息,间接导致拉美、墨西哥和东南亚市场先后出现了金融危机。
从金融政策走向来看,我国一直密切关注美国经济相关数据和美联储的倾向。由今年计划6.5%GDP的增速目标观察,都反应了一个相对稳健的态度和政策,M2确立的12%增速目标本身也表达了一种收缩的倾向,更重要的收缩是在银监会对银行资本金的收缩管理和对银行如何计提风险资产的管理,这一点更能体现收缩。虽然随着我国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越来越衍生品化,银行的表外融资活动越来越多,有些银行表外业务甚至超过了表内业务。这意味着只是盯住M2增速和总量的意义没像以前那么重要,但证监会仍在积极防患于未然。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证监会要从三方面加强银行表外、非信贷业务的监管。而且去年11月,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修订征求意见稿)》,提出“防风险、去杠杆”,进一步规范银行表外理财业务。
过去10年间,接近于零利率的金融政策和宽松的资本市场一直都是全球经济的重要要素,这种利率水平使得资产定价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并使得储蓄利率也处于较低水平,从而允许各国政府能够借入规模庞大的债务,却几乎不需要承担什么后果。但随着美联储加息的日趋正常化,美元这一世界货币的利率开始北上,世界经济随美元利率一胀一缩的周期循环很有可能开启一缩的新进程。就像坐过山车,车一节一节往上爬,我们资本市场做好越来越紧张的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