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焦点关注>

互助保障平台疯狂烧钱揽客 企业可持续性受考验

来源:金融界 时间:2016-12-01 17:18:24

  近几年,创业公司似乎坚信一个理念,有钱就可以烧出客户,烧出利润。不可否认,通过烧钱,的确有些公司获得了大量的用户资源,但如果认为公司生存、成功的本质是靠烧钱来解决的话,那你就错了。

  2016年以来,互助保障平台日渐火爆。一阵互联网互助保障行业的拓客之风也刮了起来,诸多平台开启了跑马圈地圈人模式。

  所谓互助计划,是指个人不缴纳资金或者缴纳少量资金加入互助计划,承诺若有会员发生互助事件,则对其进行捐助,与此同时,会员本人一旦发生互助风险事件,也可获得其他会员捐助自己的资格,获得一定保障资金。

  平台可持续性存疑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互助保障平台发生了新的变化,其经营模式也变的互联网化。一些平台盲目追求客户数,上线时间不长却已经快速积累了大量用户,目前已有多家网络互助平台宣称其用户过百万。

  然而,有行业人士分析表示:一些互助保障平台过度追求会员人数,不仅免费加入,甚至高额补贴,结果却沦为“褥羊毛”的阵地。这不是一个可以烧钱烧出来的行业,逆向选择、用户粘性不佳等使网络互助保障平台运行的可持续性存疑。

  重疾癌症的发病率在不断攀升,能让民众以较低成本获得较好保障,具有普惠性特点的互助保障模式,其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但民众需求强烈不等于只要进入市场就能收获颇丰。在保险教育尚不够普及的当下,互助保障作为新兴事物,更需要用实际行动,用对用户需求的准确反馈来获得用户的认可。

  就在8月14日,已经运营5年的老牌互助组织“抗癌公社”,已经宣布停止公开注册用户。同时发起了一次试图融资200万元的股权众筹活动。更早之前在7月时,“未来互助”也已经因为加入会员人数不足,宣布停止运营。

  亟待监管加码

  保监会11月3日发文对网络互助保障平台进行了定性及提醒。

  公告显示,当前部分网络互助平台以“互助共济”的名义,公开承诺责任保障,公开宣称足额赔付和提取准备金等行为涉嫌向社会公众“承诺赔偿给付责任”。保监会还提示,网络互助平台存在严重误导消费者、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及容易诱发金融风险等问题。

  就在保监会发布公告不久,11月15日,慧择保险旗下的蒲公英互助平台正式宣布,暂停服务。关闭原因非常明确,就是出于对监管政策不明确,提前做出的决定。

  此次突然关闭蒲公英互助平台也被业内猜测为是慧择保险已经摸清了监管的态度,提前采取措施。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李晓林表示,网络互助平台并非属于保险范畴,模式难持续风险难控制。“以疾病互助保障平台为例,假设承诺一旦会员得了大病,将会得到30万元的互助金,承诺的成本较高。互助计划的经营主体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部分经营主体的持续经营能力和财务稳定状况存在隐患,消费者可能面临资金安全难以保证、承诺保障无法兑现、个人隐私泄露、纠纷争议难以解决等风险。”

  用户权益保障难兑现

  目前的互助平台,不仅没有针对相关的承诺安排可以信任的兑现机制。而且向社会不特定群体做出的承诺存在明显的技术障碍使之难以兑现。

  以疾病互助保障平台为例,假设承诺一旦会员得了大病,将会得到30万元的互助金,可以计算一下,承诺的成本有多少。以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6病种经验发生率男表(CI1)为参照依据,可以做一个粗略的测算,比如,30岁男性的发生率大约为万分之八(0.000783),51岁男性发生率大约为万分之八十(0.00796)。这可以发现,30岁的男性群体每人分摊240元,才能实现患者的30万元互助金;而51岁的男性群体,每人需要分摊2400元,才能实现患者的30万元互助金。

  这仅仅6种大病的疾病率,如果是25种或者更多的疾病,其疾病率会更高,分摊的钱会更多一点。进入这个平台的人,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数字?是不是有人误以为不超过十块钱就够了。

  一旦人们发现要交的钱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选择退出这个平台,那一部分患病而真正需要这些钱治病的人,如何获得互助金呢?

  未来盈利待解

  目前,互保行业尚未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互助保障本身是非盈利模式,社群集中的所有资金都用于互助计划,而不能用于覆盖公司运营成本。

  但真实情况是没有一家公司是不以盈利为目标的,毕竟投资机构也不会青睐那些长期无法获得回报的企业。

  就现有的互助保障计划而言,主要的运行模式是注册成为会员后,无需缴纳费用或只需缴纳较少的、象征性的会费,在会员得了特定的疾病并确认后,由其他成员众筹不超过一定额度的资金助其治病。 因为大多采用事后援助的模式。

  现在大多互助保障平台基本没有资金沉淀,加上公益性质较浓,盈利模式成为该类平台的一大难题。

  【作者:王旭】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中国PE业的鼎晖“缩影”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