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岳嘉】姚明食言了。
9月22日,中国篮协和20家CBA俱乐部在济南召开了CBA公司成立筹备会议暨第一次股东大会,20位俱乐部投资人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上海东方俱乐部投资人姚明担任副董事长。
今年4月,作为中职篮公司发起人兼董事长,姚明同篮协沟通后曾公开表态称,“按照篮协推行的公司化方案成立的CBA公司,只不过是把现行的体制包装上了公司化的外壳。我不会同意加入这样的CBA公司。我相信中职篮各股东也不会。 ”
中职篮全称中职联篮球俱乐部(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今年2月,由姚明发起、CBA18家俱乐部投资人出资建立,这家股份制企业试图从中国篮协手中搏得中国最高级别篮球联赛的赛事运营、裁判选派、商业经营等权限。
但随着姚明当选篮协控股的CBA公司副董事长,中职篮的企业使命也随之改变——实现CBA“民营化”无望,只能退而求次,竞标其代理商务开发权。
2016-2017赛季CBA联赛将于本周末开幕,这是盈方体育与篮协现有商务开发合同内的最后一季联赛。在同等级别的中超联赛卖出80亿天价版权的背景下,CBA联赛也显得奇货可居、待价而沽。
北京时间记者日前获悉,万达集团控股的盈方体育传媒(中国)有限公司已经与中国篮协开启了代理商务开发权限的续约谈判,且在上一份合同中规定了优先续约权。而姚明的中职篮公司创立半年以来仍无明确的治理结构,亦没有固定团队开展实质业务。
CBA距离投资人主导的NBA模式有多远?中职篮何去何从?北京时间记者就相关问题联系到姚明经纪人陆浩,截至发稿,未获得姚明本人的回应。
妥协的中职篮
CBA联赛目前所处的变局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相仿。自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诞生以来,中国篮协始终扮演着监管者和主办方的双重角色,CBA联赛也一直是国有资产。尽管以姚明为首的多位球队投资人多年来为CBA市场化改革奔走呐喊,但真正的改革动力还是源于国家政策。
2014年6月,国务院要求体育总局拿出足篮排职业化改革的方案,当年10月篮协将方案上报总局,俗称“管办分离”;同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俗称“46号文件”,足球率先启动改革,篮球“管办分离”方案被搁置;2015年6月,总局主管篮球的副局长肖天涉嫌违纪被调查;同年11月,修改后的“管办分离”方案上报总局。
“管办分离”酝酿之中,姚明和篮协各有布局套路。今年1月16日,由上海队老板姚明牵头的CBA18家俱乐部投资人在东莞宏远酒店召开会议,成立“中职联篮球(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姚明、北京首钢副总袁超在内的7位俱乐部代表出任董事,山西汾酒(行情600809,买入)和浙江稠州是仅有的两家没有入股的CBA俱乐部。中职篮提出实现CBA联赛的裁判职业化、球员薪酬透明化、球员利益最大化、版权分销和海外传播等发展目标。
中职篮成立3天之后,CBA联赛办主任张雄19日在北京表示,中国篮协将成立由篮协和各俱乐部共同出资入股的“CBA公司”。
据张雄介绍,CBA联赛管办分离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中国篮协把联赛商务权、赛事推广权授权给“CBA公司”;第二步是中国篮协将竞赛组织等办赛权授权给“CBA公司”。
CBA公司和中职篮,本质区别在于股权结构。在篮协的设定中,CBA公司拟定中国篮协持有30%股份,20家俱乐部每个投资主体持股3.5%,总计持70%股份,实际上篮协仍是控股股东。在姚明的计划里,篮协应按管办分离政策将CBA全权交付中职篮公司,中职篮将以NBA联盟为范本,由各家俱乐部投资人共同出资,采取民主原则选举董事会,再成立第三方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运营CBA联赛。中职篮公司中没有篮协的股份。
在后续谈判中,姚明向篮协提出要求:中职篮整体入股CBA公司且被授予联赛运营权。这意味着18家俱乐部联合的中职篮将在CBA公司中控股63%,篮协占股30%,山西和浙江两队占股7%。
这样的要求被篮协拒绝,理由是:根据总局政策,篮协必须控股CBA公司且只接受20家俱乐部以个体形式入股。姚明也表态抵制CBA公司。
然而,时隔5个月,中职篮各投资人的强硬变成了妥协。9月22日,中国篮协和20家俱乐部在济南召开了CBA公司成立筹备会议暨第一次股东大会,作为大股东的中国篮协推荐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金生担任CBA公司的董事长和法人,CBA俱乐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姚明担任副董事长。
胳膊拗不过大腿,篮协的剧本成为现实,姚明的计划则成为纸上谈兵。总股本占多数的各俱乐部投资人是否能在CBA公司中继续抱团,同篮协博弈?资深篮球评论员苏群接受记者采访时不以为然。
“CBA各俱乐部性质不同,新疆、四川、广厦、广东、深圳、上海、同曦、福建、吉林、天津和佛山这11家俱乐部是民营,山东(高速)、山西(汾酒)、青岛(双星)、北控这4家是国企,北京首钢是央企,辽宁由省体育局所有,浙江和江苏是省体育局与民营合股,八一是军体与民营企业合作。复杂的背景让这些俱乐部在CBA公司这样一个国资主导的股份制企业中很难形成合力。”苏群说。
苏群还强调:“所谓联赛公司一开始也只有经营权,没有竞赛管理权,只要后者一天不下放,就不能算真正的管办分离。”
逼宫篮协不成,中职篮公司眼下只能退而求次,谋求CBA联赛的代理商务开发权。一个更难缠的对手,站在“姚明们”面前。
擂主盈方
“搭戏台的(中国篮协)和在边上卖茶的人(盈方中国)赚的盆满钵满,唱戏的(CBA球队)却连年亏损。”一位俱乐部投资人曾发出如此抱怨。
盈方与篮协之间的交易,类似电影产业中的保底发行,前者向后者预先交付保证金,获得CBA联赛的商务开发权。双方于2005年5月12日宣布签下7+5的超级长约,根据合约,盈方前7年平均每年要上缴4500万元的基本保证金,盈利后的部分78%-85%要分给篮协,盈方只能提取最多22%的分红。
为了监管盈方,篮协安排中篮公司与盈方成立了中篮盈方公司,由该公司来具体代理联赛的商务运营权。连年亏损之下,包括盈方中国总经理王应权、篮球总监童建强在内的大批高管惨遭瑞士盈方总部的解雇。
2012年续约谈判中,时任盈方中国总裁马国力向篮协开出每年3.36亿(7倍于此前价格)的保底价格,促成续约。高成本之下,马国力成功引入李宁公司5年20亿元的冠名赞助大单,又逐渐将赞助商扩充至近30家。据不完全统计,CBA在这一周期内平均每年招商额可达6.25亿,盈方每年盈利约2亿。
篮协每年收获的保底收益为3.36亿,但根据其制定的内部规则,各队“只能”分红1300万,而CBA俱乐部此时的年均运营成本平均已上涨至7000万,分红增长远抵不过成本增加,亏损加剧。例如,正在申请新三板挂牌上市佛山龙狮男篮股权转让书显示,在2014 年度、2015 年度、2016 年 1-5 月,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3,053.93 万元、-2,618.30 万元和-473.21 万元。
盈方的盈利,建立在垄断商务开发权、限制各俱乐部招商行为的基础上。在目前CBA官方批准的24项招商权益中,留给各队开发的商务权只有区区的6项。
此前,经过投资人抗争,各赛区比赛场地LED屏轮播广告曾分给俱乐部两块,但只允许招房地产和银行这两个领域的赞助,且收入要和盈方对分。
盈方不仅包揽了比赛服正面广告等19项主要招商权益,而且在穿鞋权方面实行垄断模式,即只允许球员穿联赛主赞助商的装备。这使得部分球员在签约个人赞助商后只能遮标入场,否则将遭到篮协罚款。
即将于本周末开始的2016-2017赛季CBA联赛,是盈方与篮协现有合同的最后一季。北京时间记者从CBA联赛办公室知情人士处获悉,盈方已经就续约与篮协展开了询价谈判。
一位体育版权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盈方在2015年没有拿下中超版权,马国力离职后,总部聘请了前NBA中国高管杨东接任,CBA的代理商务开发权已经不容有失。
今年2月,万达集团斥资10.5亿并购瑞士盈方集团,控股68.2%,为盈方中国提供了强大的后援资本。
眼下,控股CBA公司计划落空,姚明的中职篮公司只能寄望于同盈方竞标。然而,北京时间记者到公司注册地北京石景山区调查了解到,成立于2016年2月14日的中职篮公司无实质业务,没有完整的管理层,18家球队的股本金亦没有落实到帐。这家承载着CBA管办分离使命和各俱乐部投资人利益的公司,目前只有姚明及前辽宁男篮总经理严晓明这一对“老板和员工”。
沉默的姚明
CBA联赛即将打响,上海东方俱乐部获得了弹幕视频网站哔哩哔哩的独家冠名。姚明在签约仪式现场表示,“哔哩哔哩非常年轻化,二次元在年轻人中很流行,体育运动更需要年轻、阳光的心态。希望能创造出更多新鲜的事物,出现在我们的赛场、俱乐部、球迷以及联赛。”
然而,CBA联赛的旧格局仍未被打破,自今年4月以中职篮董事长身份同中国篮协谈判后,姚明对CBA管办分离话题一直保持沉默。
CBA联赛距离NBA模式有多远?CBA公司是否有权授让联赛代理商务开发权限?中职篮公司何去何从?北京时间记者就相关问题联系到姚明中方经纪人陆浩,截止发稿,未获得姚明本人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