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有化正式完成近一个月后,奇虎360的掌舵者正式走到了媒体面前。在整个私有化过程中,尽管周鸿祎时有参加部分论坛,但几乎没有就私有化进行任何发声或者回应。
“美国对于上市公司监管非常严格,因此说法不恰当有可能影响私有化进程。” 8月22日,周鸿祎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采访时表示,“炒股”不是360完成私有化的目的。
周鸿祎称,在奇虎360私有化过程中,的确有部分投资者对于360给出的私有化价格并不满意。对此,奇虎360进行了溢价处理。
关于登陆国内二级市场的具体规划,周鸿祎表示目前不便回应。周鸿祎坦承,私有化过程中承担了较大负债压力。据悉,奇虎360私有化成本在100亿美元左右,仅直接从银行借款就高达超过30亿美元,另外还有200亿左右人民币。
对于国内上市的选择规划三缄其口,但负债压力并未随着奇虎360私有化完成而告终。
此前周鸿祎表示,对于资本的选择标准是,了解360或者未来对于360业务发展有所帮助。“有一项原则是,360私有化仅允许通过自有资金来参与。”周鸿祎称,对于市面流传的基于奇虎360私有化的理财产品,其表示属于违规。
“对于希望套利的私有化案例而言,国家无疑是不予支持的。”周鸿祎在采访中将私有化原因归结为奇虎360的尴尬地位:在国内,外资的身份使得360无法获得一些相关牌照;而在国外,中国企业的身份使得360在相关信息安全上面临监管颇为严格。
其中一个案例是,年初以昆仑万维和奇虎360等组成的中国财团发起对于挪威浏览器厂商Opera的收购。但在七月当中,由于未能通过美国监管部门审批,该项收购被迫流产和调整方案。
“美国相关部门以信息安全为由未批准中方财团对于Opera的收购。敏感部分来源Opera此前收购的一家广告信息公司。”周鸿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