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焦点关注>

赵科林与华为二度结缘 吹响进军海外集结号

来源:金融界 时间:2015-12-17 10:26:00

  日前,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内部邮件中透露,一年多前曾离职的赵科林(Colin Giles)将重回华为,担任消费者业务EVP(执行副总裁)职务,负责华为终端的全球销售工作,特别是海外渠道建设。

  此番,这位曾领导诺基亚走向巅峰时代的传奇人物“二进”华为,引发了业内诸多人士的猜想。那么赵科林重回华为,能否适应中西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克服“水土不服”,补齐华为在海外的销售以及渠道运作能力短板,并引领华为实现超越三星的目标?这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二进”华为

  被称作“手机教父”的澳大利亚人赵科林,在业内知名度颇高。从业二十余年,赵科林见证了手机行业的数次变迁。从1992年加入诺基亚,到2004年开始担任诺基亚高级副总裁,负责大中国区客户及市场运营,再到2006年11月9日出任诺基亚中国总裁。赵科林负责诺基亚在华手机销售业务长达8年,一手奠定了诺基亚在中国的绝对霸主地位,引领诺基亚走向了最为辉煌的时代。

  2012年,赵科林因个人原因离开了诺基亚。自然,拥有丰富人生履历的赵科林不愁没有“下家”,很快便接到了华为的邀约。但此次本想大展拳脚的赵科林,却遭遇了“水土不服”,未能很好地融入华为,再一次跳槽加入了联想。对此,赵科林曾在媒体访问中表示,“外籍员工或高管加入中国公司,肯定会遇到很多挑战,特别是文化上面的。”

  也许是赵科林与华为的“前缘未了”,在此前联想移动业务调整中“下课”的赵科林,又一次接过了华为的橄榄枝。时隔一年,华为终端今非昔比,接连在美洲、亚太、欧洲、拉美、中东等海外市场都取得了突破性成绩,坐稳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的宝座,大有挑战三星苹果之势。如今的华为终端目光更为长远,定位更为清晰。对于赵科林而言,如日中天的华为无疑是最好的平台。

  华为缘何“钟情”赵科林?

  如果说赵科林重回华为是不二之选,那么又是什么吸引华为在“万花丛”中,只单恋赵科林“一枝花”?除了求贤若渴外,华为“情定”赵科林又有何考量?

  一方面,华为消费者业务高管大换血,营销团队亟需“主心骨”。10月,曾一手打造P7“君子如兰”广告概念的华为消费者业务中国区CMO杨柘,因个人原因选择离职。失去营销“主心骨”的华为,迫切需要精兵强将的加入。而履历丰富的赵科林正好符合了团队“主心骨”的所有特质。对此,余承东在内部信中表示,“Colin在零售渠道建设和管理、手机销售、市场营销等方面有二十多年的成功经验。公司管理团队相信,他将和团队一起把华为在全球的影响力带上一个新的台阶。”

  另一方面,华为终端进入国际攻坚阶段,海外市场亟待加码。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三季度,华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650万部,取代小米跃居全球第三位,约占全球市场7.5%的份额。但相比三星、苹果23.8%和13.5%的市场份额而言,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华为的主阵地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接近饱和,拓展海外市场成为了下一个发力重点。然而要增加全球手机出库量,渠道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而这正解释了华为为何选择拥有二十多年渠道建设经验的赵科林。

  众望之下,渠道“老手”如何迈步?

  此番回归,赵科林的任命有所改变,负责最为熟悉的海外渠道建设等工作,但这活儿并不轻松。被寄予厚望的赵科林能否不负所托,且看他如何迎接以下挑战。

  首先,适应文化的磨合期。在经历联想的一年履职经历后,赵科林对中国公司文化有了更多了解,也更能适应中国公司的压力与挑战。赵科林无法改变华为狼性的文化氛围,必须选择理解和适应。重回华为,想必赵科林已做好挑战自我的心理准备。

  其次,因地制宜构建多渠道营销战略。加入华为后,赵科林将负责华为终端的全球销售工作。在某些电商不发达国家,赵科林擅长的传统渠道就能独当一面。但在电商以及社会渠道比较发达地区,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多渠道营销,将更能推动华为进军当地市场,拓展销售版图。

  最后,随着国内智能市场逐步进入成熟期,国产手机“出海”成为必然趋势,未来的海外市场竞争将同样激烈。而如何借助营销渠道的力量,提高华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从一众几近同质化的国产手机品牌中脱颖而出,需要赵科林在未来的工作中着重思考。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雷军:标榜同仁堂 做百年国货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