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5日,绿城发布公告称,完成与融创的7项关联交易,包括向上海融创房地产出售上海融绿平台50%股权。
这意味着耗时半年,历经几次分分合合、人性演义的融绿归属之争终于落幕。上海融绿平台归属融创所有。(更为详细的事情经过请查看,相关推荐内容)
该公告揭露的信息还有,绿城中国和融创中国将旗下部分项目权益交互双向出售,以调整双方在有关项目的权益,也对双方共同成立的融绿平台的归属做了明确。其中融创将其在浙江金盈等3个项目权益,及其中2个项目的未偿还股东贷款转让予绿城。同时绿城则向融创出售4个项目权益。同时,绿城得以回购上海黄埔湾、北京御园和杭州之江壹号三个项目
交易完成后,绿城可以获得33.9亿元人民币(下同)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出售收益及可取得分红合共7.81亿元。
解体后,双方仍将以51:49的权益共同开发天津亚运村项目。
故事始于2014年5月22日,绿城和融创发布公告,融创以62.98亿港元的价格收购绿城24.313%的股权。完成后,融创与九龙仓(0004.HK)并列成为绿城最大股东,绿城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宋卫平的股份由21.871%降至10.473%,和一致行动人寿柏年共占股18.559%,由第一大股东变为第三大股东。融创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和宋卫平都担任董事会联席主席。
然而11月,风云骤变。
19日,宋卫平在个人声明《我的检讨与反省》中坦承说:“我作为董事长是失职的。经过这100多天,我发现把绿城卖给了一个不应该卖的人。”
舆论的讨伐之声四起,当然支持者也穿插其中。
5月,房地产市场风声鹤唳,他卖掉绿城股权;11月市场反弹,他表示后悔。客观地说,外界质疑其“见利忘义、缺乏契约精神”并不无道理。
围绕这宗收购,融创连续发布了三个公告,其中11月24日,融创首次在公告中承认,“正考虑可能对收购事项作出调整”。
有匿名人士向香港证监会举报,融创与宋卫平或涉嫌为一致行动人。27日,交易整体陷入停顿。
12月23日,绿城重新找到另一个收购者。中交集团以总价60.13亿港元收购绿城中国创始人宋卫平及关联人士控制的42%股权中的24.288%股份,与九龙仓成为并列第一大股东。
该年最后一天,融创中国宣布以155.46亿元全面收购上海融绿平台,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宋卫平回归绿城的交换条件。
然而,绿城随后发布公告称,这只是融创的一厢情愿,并声称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
此后,双方噤声。但融创手上动作不断——今年1月将融绿平台多个项目公司招至麾下。
3个月后,绿城发布公告,披露新的董事会组成人员名单——原绿城系人员除宋卫平外,均告别绿城中国董事会,中交集团话语权大幅上升。中交收购绿城股份的两项先决条件已达成,预计于2015年3月31日前完成交割。
5月4日下午两点,据媒体报道,绿城中国召开了一个数次因故推迟的董事会。绿城房产董事曹舟南、中交集团代表朱碧新和九龙仓集团副主席周安桥三方表情严肃地坐到了一起——4个小时后,成立三年、在上海创下多个销售记录的上海融绿平台公司,正式“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