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消息,网友在微博爆料称,uber在成都市的办公室刚才被查封了。
这是继30日,Uber广州分公司遭到广州市工商、交委和公安的联合检查后,第二个城市的分公司受到检查。
对于广州分公司的受查,Uber公开表示是正常的例行检查。并澄清谣言称,Uber服务未受影响,Uber广州车主官网“司机之家”也没有关闭。
但是针对被查原因,广州工商部门表示,通过当天执法情况来看,Uber广州公司现场没有提供营业执照,涉无照经营。广州市交委表示,凡利用私家车等社会车辆从事“私租车”服务的均涉嫌非法营运。
作为同一企业下不同地方分公司,不难推断,成都公司的受查原因应该与此一致:涉无照经营;凡利用私家车等社会车辆从事“私租车”服务的均涉嫌非法营运。
这两件事的接连发生预示着未来同类事件或将更频繁地发生,这也就意味着卷入其中的将包括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的专车服务。直到相关政策出台。
交通专家徐康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专车发展目前处在一个尴尬的阶段,在专车政策落地前发展风向不会发生变化。
他认为,尴尬之处首先是名分不正,“黑车”质疑便是对其名分的质疑;另外便是用户权益难保障。
“专车服务是先推出服务,再等待监管。而在等待政策落地之前,专车平台采取了规避手段,即用户使用专车服务时,司乘双方以及平台之间的纠纷难以解决,有时候用户只能吃‘哑巴亏’,用户权益难以保障。”
对此,亿欧网创始人、O2O行业分析师黄渊普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运营资质车辆供需矛盾会越来越剧烈。而从历史来看,这种情况短期或难以改善。
据此前媒体报道,以北京为例,2013年,一些小的汽车租赁公司,一年才获得了20个“购车指标”。
另外,专车的发展尴尬之处还来自运营资质车辆数量的制约。
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曾明确表态:私家车禁止参与专车运营。这意味着专车平台车辆只能来自正规的汽车租赁公司,不过专车服务对车辆数量需求量很大,而有运营资质的车辆却有限,部分汽车租赁公司自己还推出了专车服务,这种情况下,具有运营资质的车辆更显珍贵。
徐康明称,目前多地存在打车难的现象,专车作为一种差异化的出行方式,数量不够的话,建议出台能和出租车平衡发展政策,根据市场需求来投放专车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