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企业家认为,微信"朋友圈"已成为了一种新的营销渠道和工具,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机,企业家个人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工具的优势扩大产品营销和企业推广;但也有企业家认为,朋友圈的本质是生活分享的圈子,将生意掺杂进来易让人产生反感,不堪其扰,最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社交网络盛行之下,所有人的社交习惯都在发生着改变。时下,打电话、发短信,似乎一夜之间就被点赞、@、微信留言、私信所替代。如果你还不能够熟练应用这些网络社交手段,那你真就out了。当然,改变还不只如此,在商业的世界里,它的影响更加深远,从商业模式到商业逻辑都正在随之发生着改变。
企业家的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交网络之内,作为普通人,你可能只是上传自己的近况或者刚刚拍好的靓照,等待着朋友们点赞、留言,仅此而已。而那些对商业机会嗅觉敏感的企业家们在利用它传递着什么呢?
钱袋宝董事长魏中华:我喜欢在朋友圈转发正能量和佛学方面的文章,会屏蔽那些负面或调侃类的东西。分享好的事情,会让大家的心变得更柔软、更宽容。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不少年轻同事看到同行做出了什么东西往往很着急,我希望他们学会正确看待别人的进步。朋友圈虽然不是面对面交往,但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你写的每个字,转发的每篇文章都要慎重,要考虑对别人是帮助还是刺激。所以我从不在朋友圈里发泄情绪,也很少利用这个平台做企业营销。当然我也会看很多行业资讯,但一般不会在朋友圈转发,而是分享到特定的群里。我觉得朋友圈更多是一个分享兴趣、传递正能量的圈子。有机会我会多做些原创,让朋友圈的分享更到位。
蓝港在线董事长兼CEO王峰:作为一个产业人,很多同事、商业伙伴、科技类媒体人都关注了我,我的朋友圈很难说是私人的。有时候一款新游戏上线,我在上面发个平面图,可能会有两三百人点赞。一天早晨,我在朋友圈发了个LOGO“LINEKONG KOREA”,结果中午的游戏新闻都在说蓝港在线进军韩国市场。我发现朋友圈有公众价值,就不敢在上面随便写了,也比较注意管理朋友圈的分享。有时我在朋友圈讲个东西,PR部门会跟进,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每天刷朋友圈,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关注的人有两三千,说实话有点超负荷了。我是个信息获取量很大的人,渴望信息链的完整性,但微信太碎片化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我,所以我依然保持每天早上去新浪看新闻的习惯。
洛可可设计集团创始人贾伟:对我们创意者来说,创意和生活无法分开。不管工作还是生活,都可以通过朋友圈去分享,分享本身没有界限。因为行业关系,我会更多关注、分享创新创意类资讯,比如最新的政策走势、科技动向等等,也会分享公司品牌方面的动态。朋友圈已成为我获取资讯的重要来源。员工的一些情绪也会通过朋友圈表达出来,比如有员工这段时间身体不好,家里不顺或情绪低落,分享出来以后,我们会更关注他。这个东西真的蛮好,让我们对员工有了更多了解和互动。我也会晒一些和家人游玩的照片,这些小清新的东西点赞的特别多。但我想屏蔽一些负面内容和谣言,比如马航事件我们很关注但谣言太多。这个世界正能量的东西应该大于负能量。
“圈内”评价不一
对此,有企业家认为,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营销渠道和工具,它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机,企业家个人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工具的优势扩大产品营销和企业推广;但也有企业家认为,朋友圈的本质是生活分享的圈子,将生意掺杂进来易让人产生反感、不堪其扰,最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微信已经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一种营销方式。”星光珠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杜长平称。
他认为最直观的效果就是能够让企业在发布信息的同时,保持与消费者的及时沟通。比如,我们在微信圈中发布一款新产品,感兴趣的消费者就可以立即留言询问产品具体信息和价格;前几个月“抢金潮”出现的时候,还有消费者在微信中询问我们是否还有备货。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店铺开业时,在开业典礼上我和范冰冰的合影,还没等我们自己的摄影师整理出照片,微信圈里就已经发布出来疯传了。
他表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微信营销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营销成本。原来我们都是通过平面媒体或者电视媒体做广告来寻找客户,但受限程度较大,平媒广告不够直观、电视媒体又由于时间成本较高而无法详述产品内容,而微信营销则完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我们正在压缩传统媒体营销的份额,转向微信,目前,微信营销投入已经占据企业营销总投入的25%,数额高达百万元,计划未来还将增加到30%左右。”杜长平称。
“有人认为南翔与微信营销似乎有点八竿子打不着,那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看到南翔”发微(威),“在南翔正在推进的汽车智慧新城项目中,微信至关重要。”安徽南翔集团总裁助理吴为认为。
吴为称,用微信招商只是第一步。“我们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账号(订阅号),教所有的招商对象使用微信,让他们可以随时通过微信推送的信息了解招商进度、行业信息、管理信息等等内容,有问题可以即时通过微信与我们的工作人员互动,真正做到实时沟通。”
吴为表示用微信便捷服务于终端消费者是最终设想。未来,一旦消费者进入我们的城区,我们就会用微信推送提示你下载相关APP应用,其中搭载着我们的电商平台、城区智能导航、智能停车,连接着我们的汽车呼叫中心,能够让你从进入城区开始就真正体验一种智能生活模式,而微信在其中扮演的就是不可或缺的“牵线搭桥”的角色。
“不仅如此,微信在对内员工管理上也能发挥一些巧妙的作用。我经常关注员工的微信圈动态,通过他们发布的内容推测他们近期的心情,如果发现一些比较消极的迹象,我就会在那段时期内重点关注他,甚至找他聊聊天开导开导他,我觉得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管理员工的方法。”吴为称。
“虽然我从事的是广告传媒的工作,但说来惭愧的是,在尝试微信营销的过程中也碰过壁。就在上个月,我与朋友合作在济南做了一场奢侈名表的营销活动,本来只打算依托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来做,但活动当天突然意识到应该把微信加入进来,于是我们就临时在微信上加了几个群,直接推送广告,谁知道还没发两条就被踢出群了。”安徽海虹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振平称,这次失败的尝试也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微信营销也讲究技巧,这种单刀直入的硬性销售是行不通的。但他表示,坚信微信营销未来必然将取代传统营销。
相对于上述力挺派,安徽生活网创始人、安徽MBA联谊会秘书长杨书军的态度则审慎一些,他表示:“如果微信被过度用于营销,很可能将踏上微博的老路,最终导致人员大量流失。幸而微信团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在微信刚推出之时,企业注册微信号很简单,而现在却需要营业执照等一系列文件的资格认证;此前有段严控时期,在朋友圈里转发一些有关淘宝的信息,微信号就会直接被封。”
安徽华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岩也认为,企业不能仅仅把微信公众平台当成一个“广告群发器”,要把企业公众平台用“活”,让它成为一个互动的平台,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客户、员工与员工、客户与客户以及员工、客户的朋友圈、朋友圈的朋友圈……彻底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企业的产品、品牌、文化、理念……就会产生“病毒”式的无限传播,其价值可想而知。
他表示,如果企业既不想当“广告群发器”,但又想实现微信的点对点精准营销的话,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公司来对你的微信粉丝进行数据分析,大致分析出他们每个人的兴趣所在,然后企业再根据每个潜在客户的兴趣逐一推送他们可能需要的信息,这样就既避免了成为骚扰源,又满足了客户需求。
有支持的,就有对此表示反对的。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赵征就认为,微信热潮的出现,其中一个原因无非是因为它是个“新”东西,但“新”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报纸、杂志、微博都“新”过,只是现在轮到了微信而已。
其次,尽管企业家们谈到很多微信的好处,但实质上还是微信背后的资源吸引着大家。从个体角度来说,它解决了个人信息关注的问题;从企业角度来说,它让你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原本不属于你的客户。
但他表示,这其中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微信圈大部分都是熟人圈子,每当你要求你的朋友帮你转发一次你的产品时,这其中都存有一种相互间的信任,一旦出现问题,你在透支自己信用的同时,也让你的朋友透支了他的信用。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长此以往,微信营销最终很可能变成“死路一条”。
80后企业家、合肥斯科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月林称:“我是学计算机出身、从事着3D打印的科技前沿工作,却从不相信网络,微信也不例外。”
他表示,自己从来不用电子银行、不上淘宝、不在任何网站注册账号,正因为我是学计算机出身,我就更加知道从网络的另一端盗取个人信息有多么简单,每天有多少人的个人信息通过互联网泄露出去。微信也是如此,今天大部分企业家都还是站在微信好的用途角度上来看待的,但难免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通过微信做手脚。
“即便在你愿意承担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的基础上,企业还应该考虑微信与自身企业的消费群体有多大程度的关联,不要盲目使用微信。比如,工程类的企业,它们的客户与微信基本无关;但做快消品的企业,客户与微信的联系就十分紧密。因此,综合考量之后,企业才能最大程度地用好微信。”吕月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