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内沿海其他地区相比,广州的区域失衡尤为明显。2008年,广东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为0.746,高于全国0.58的平均水平,也高于江苏(0.55)、浙江(0.30)、山东(0.54)等沿海省份的地区差异水平。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9日召开区域协调发展座谈会,欲通过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主体功能区建设等举措,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
珠三角人均GDP高5万
在会上,广东省副省长刘昆说,近年来广东地区发展差异依然较大。2009年,珠三角地区人均GDP为6.7万元,远高于东西两翼的1.8万元和粤北山区的1.7万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说,全国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我们东西北的一些地方比邻近的江西、湖南、广西等相邻地区最穷的地方还要落后。”广东省政协某官员曾对《第一财经日报》如此表示。
“河源的情况表明,广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广东河源市市长刘小华在会上说,尽管近年来河源经济已取得明显进步,但目前河源身上仍然背负“三座大山”,即该市所辖五县均属广东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占全省近三分之一;人均GDP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财政自给率仅为三分之一。
而近十年来,经济总量仅次于广东的江苏通过对苏北进行财政、科技、干部等力量的扶持,苏北与苏南的差距已明显缩小,并进一步提高增强了该省的总体竞争力。浙江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就对县域放权,从而带来县域经济的高度发展,这给了广东很大的启发。
为了破解区域发展失衡的问题,此次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在听取省直相关部门和部分市县的介绍后,于近期到部分地市进行调研,待形成调研结果后交由广东省委作为下一步制定相关措施的重要参考。
“三个广东”各有侧重
刘小华认为,广东省层面应该加大对全省的统筹力度,首先应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河源这几年之所以发展比较快,是在2003年相继开通了几条高速公路后,我们才具备了吸引别人来投资的条件,要不然我们就是吹得天花乱坠也没用。”
与此同时,他认为,山区各市最缺大项目、好项目、财源项目。应该在项目布局上加大对山区的扶持力度。
重点项目、大项目对地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列入重点以后都是省长督办的。而且项目的审批都是走快速通道的,土地指标都是优先解决。列入之后,才有可能实施。实施之后,利税等各项指标就会马上上去。”在今年广东“两会”上,广东省人大代表、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俞雪花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但当时广东省发改委编制的《广东省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草案)》曾引起包括俞雪花在内的数位代表的强烈质疑。“现在重点项目扎堆,比如深圳、广佛、湛江等等。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俞雪花说。
针对这些问题,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在省“两会”上接受本报采访时回应称,一些生态保护和特色工业项目,目前在粤北山区布局得比较多,但是生态建设不可能是庞大的工程项目,所以可能就没有列进重点里头。她表示,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广东正在努力打通出省以及通往山区的交通。
刘小华认为,山区工业发展可以采取“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举措,山区建设工业园是必要的。“绝对不能全面保护,全面保护只有死路一条。一个几十万人的县,有了工业园,才能有效解决就业、财政等方面问题。”
除了大项目,对东西北地区的政策扶持亦十分关键。刘小华建议,应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激励机制,包括财政、产业和干部等方面的激励机制,比如可以通过征收水资源保护费实现对生态的保护。
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戴运龙表示,下一步广东将继续完善相关激励性财政体制,并逐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从今年10月1日起,广东将选择兴宁、紫金、南雄和封开四个珠三角以外的县市展开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