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东南亚四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的光伏电池组件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的终裁结果。此次终裁税率较初裁大幅提升,将从2025年6月9日正式生效,对东南亚光伏产业造成深远影响。根据华泰证券的分析,此次终裁将显著提高东南亚光伏组件出口美国的成本,可能导致部分产能转移至非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或美国本土。
此次终裁的税率调整范围广泛,涉及不同国家和企业的具体税率差异显著。例如,柬埔寨的税率从8.25%飙升至534.67%,马来西亚从9.13%上升至32.49%,泰国从23.06%增至263.74%,而越南则从8.25%增至100%。这一变化不仅直接增加了东南亚光伏企业的出口成本,还可能削弱其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美国此举被视为对中国光伏企业海外布局的进一步限制。长期以来,中国光伏企业通过在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规避高额关税壁垒,将产品出口至美国市场。然而,随着美国双反政策的实施,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光伏产能经济性受到严重挑战。华泰证券指出,未来美国光伏组件的供给格局可能由“东南亚+美国本地组件”转向“非东南亚四国+美国本地组件”的组合。
尽管东南亚四国的光伏产能曾一度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但此次终裁结果将迫使相关企业重新评估其在当地的生产布局。例如,部分企业可能选择将产能转移到印度或其他新兴市场,以规避更高的关税成本。此外,美国本土光伏组件产能的短缺也为当地企业提供了机遇。由于美国对东南亚组件的需求下降,本土企业有望填补这一市场缺口,并推动美国组件价格的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终裁对全球光伏产业链的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光伏产能可能因成本上升而减少;另一方面,美国市场的供应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非东南亚四国和美国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扩大。同时,中国光伏企业也需加快在非东南亚地区的产能布局,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贸易壁垒。
面对这一局面,中国光伏企业需要采取灵活的战略调整。一方面,企业可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来提升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可探索多元化市场布局,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例如,一些企业已开始在印度、墨西哥等地设立生产基地,以规避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
华泰证券认为,虽然短期内东南亚光伏产业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但从长期来看,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将加速进行。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的持续增长,具备较强议价能力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此次美国双反终裁的落地标志着全球光伏产业链格局的重大调整。东南亚光伏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中国企业则需抓住机遇,在全球范围内优化产能布局,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贸易壁垒和市场竞争。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