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金融界智能金融业务负责人何剑波
上周四(2017年5月18日),由新华网、金融界网站联合主办的《财富创造与传承 企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平衡》——暨“金融界2017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创富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
金融界智能金融业务负责人何剑波在发布仪式上发表演讲,何剑波表示,金融界Z3算法可以从更全面的角度分析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且对榜单的前三位,美的集团,温氏股份和比亚迪的上榜原因做了详细分析。何剑波介绍了Z3榜单算法的模型架构,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相较纯粹市值排名更加公允的创富排名。何剑波还表示,除了核心榜单之外,Z3算法计算还可以提供从基本面支撑系数,环境贡献系数,基本面支撑价值,社会贡献价值等方式计算得出的排名。
何剑波最后陈述,财富不仅仅是一张富豪榜单,更是社会责任的排名,希望榜单可以更好的引导社会正能量和引导正确价值观。
以下为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媒体界的朋友,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做创富榜的思考。因为我本人带着团队是这个创富榜单的设计者。我在下面的时候有一个嘉宾提了一个问题,怎么没有BAT呢?
我要解释一下。因为我们最开始也考虑到香港市场和美国市场的上市公司的一些情况,但是在我们设计整个架构完了之后,不管从彭博的平台,还有其他的平台,有些数据是我们无法获取的。我们采取折中方案,对A股市场的数据进行一些评估。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一个排行榜更贴切一些,我比较认同。
我们在想做这件事情,最开始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做这个榜单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想向社会、向媒体、向观众传播一个什么样的观点和什么样的正能量。大家知道我们的市场上有很多榜单,特别是财富榜单也不少,很多都是计算家庭家族的个人财富。这些榜单除了满足大家好奇之外,也是对财富的认可。
同时,除了个人财富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关注更多的东西呢?我们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美的集团除了它自身持有股份之外,仅仅上市三年的时间里面,交的税已经有141亿了,发放的红利已经是191亿,所以像这种税、这种红利其实是不包含在我们本身的上市公司的市值里面。因为我们做财富计算的时候是看上市公司的市值来折算。过去已经创造的财富没有包含在现在的市值里面,但是这些数据同时确确实实是这个创始人带着他的团队和公司为整个社会和国家创造的一种财富。所以,我们认为在这些方面我们是不是考虑进去呢。
第二个,比如温氏股份我们统计的数据在2016年12月30日最后的交易日,市值1500多亿。相对来说它的估值,有时候用市值评价上市公司,评价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财富,如果用市值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会有泡沫,如果用某个时间点做这种财富的计算,有时候是有失公允。有时候要考虑这个上市公司的价值到底是多少呢?仅仅是通过在它市场上的价格来计算价值和财富吗?我觉得也有些偏颇。
第三个,比亚迪的市值并不高,但是员工已经达到了20万,这家公司为我们国家养活了20万个家庭,可能有些夫妻都在这家公司里面工作,但是即使是夫妻都在这里面,至少也有10几万的家庭,这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这个也没有在我们市值里面得到体现。这方面是不是在我们研究财富的时候,这些因素我们也应该考虑进去呢。前一段时间我们和黄教授、刘老师一起开过一些研讨会,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创富到底是什么样的富?我们认为我们所说的创富,这个创造的财富不仅仅是他的个人财富,还包括他带领的上市企业为国家、为社会、为员工创造的价值,这是我们创富榜和其他的榜单有本质区别的地方。
基于这样一个考虑,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创造的财富。
第一, 我们还是以家族的财富值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志。我们并不否认我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创造财富,赢得个人财富,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也是一件我们认为是推崇、赞赏的一个行为。
第二, 我们希望去计算那些他带的这个企业所创造的一些其他的财富。所以,更多的是我们创富分两个部分,一个是家族的财富值,一个是企业的创富值。企业的创富值我们怎么去计算呢?家族的创富值相对比较简单,比如说市值乘以持股比例就可以算出你拥有的财富是多少。
那么企业的创富值除了自己企业现在所展现出来的一个市值外,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有哪些因素呢?市值从投资学角度来说,市值是这家企业未来现金的折现,是他未来为国家创造的价值,在这方面我们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还是市值那一部分,我们在现在市值的基本面做一些修整,尽可能去掉一些泡沫的因素。另外把他过去创造的价值也要累计起来,看看他在过去为这个社会创造了哪些价值。
在这里面有三个因素,一个是为国家纳税,另外一个是这么多年为员工发的工资另外为他的股东分红。这里面可能有人会问,你借的债、还的利益怎么不算?我们后来想了一下,因为债权的关系不是很好体现他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创造上市公司价值的一个很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这里面没有考虑债权的利息。根据这两个大的部分,我们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最后得出我们自己创富的综合评分。
刚才提到整个架构我已经讲得比较清楚,最终呈现三个数据的统计值。
第一是家族、一致行动人财富值。就是他为自己创造的财富。
第三, 企业创富值,包括它未来可能创造的财富和它过去已经创造的财富。
第三,根据这两个,最后对创富得到综合的评分。
这里面有一些综合因素,比如基本面的支撑系数、环境贡献系数,还有基本面支撑的价值,这个我后面会细说。所谓基本面支撑系数,这两个图,有一家是太阳能的企业,这家企业从本身的基本面非常不好,年年亏损,但是有时候它因为一个概念,或者因为一些炒作的情况,它很快就把股价推高了,但是很快掉下来。对于这种如果我们以一个横截面的数据能直接来做它整个市值的计算是有一定的问题。我们希望找到左边这种,它的整个基本面是非常良好的,它的股价是一直稳步上升,通过自己真实对上市公司的良好的管理、良好的运作,来使得它的股价在社会上得到不断的认可。所以,我们在这里面设计了一个基本面支撑系数,对于那些有比较大的泡沫嫌疑,我们会通过这个基本面支撑系数对它进行一些修正。
这里面的基本面支撑系数相对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所谓基本面,就是看这个上市公司的价值,你的价值到底是多少,价值的计算在学术界我们有一些比较标准的做法,用未来现金流折现,得到基本面的数值,实际上要做无数多的假设,最后算出来往往和实际情况有非常大的偏差。我们在做这件事情上采用投资领域常用的一个做法。
第一,我们对它的未来一个盈利情况和盈利增长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估算,然后把这些拿到行业里面做一个对它行业整体上一个相对的比较,然后得到这个基本面在这个行业里面是什么水平,我们用这种方式一定程度去修正上市公司市值,看看它这里面是否有一些泡沫。
第二,我们在榜单里面考虑环境的因素。大家知道我们有很多企业虽然自己赚了很多钱,但是它可能对环境的伤害甚至比赚钱还要大。在目前我们国家的法律,我们的环保的处罚力度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它创造的价值是我们不认可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做了一个环境贡献系数的安排。环境贡献系数很难用一个纯粹量化的数据去表达,所以我们是按照28个行业分类,对这个行业做一个基本的判断,这里面很难有一个精确处理。我们用这种方式只是表达我们对环境的重视,对于要引起这些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要引起他们对环境的充分重视。
除了基本面支撑系数,我们很快得到基本面的支撑价值。刚才提到社会贡献的价值,这里面提到有纳税的情况,有员工工资的情况,有股东分红的情况,在这里面我找了榜单里面三个案例分析一下,是否有一定的合理性。排名第二的是上海莱士,有些人不是特别清楚,为什么这家公司排名第二?
首先它的市值刚才提到,在去年年末的时候已经达到1500多亿。另外我看了它的盈利能力,它在上市之后的平均年盈利能力到了40%到50%之间,而且每年增长的速度非常快。我们做基本面分析的时候,特别是刚才说比基本面支撑系数的时候我们用到大概700多名证券分析师的分析的研究报告,分析了他们几千份的研究报告我们采集一些研究数据得到结果。我们分析师普遍认为这家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增长力会继续快速的发展,正是因为这样使得它的市值,即使是我们之后,它的市值还是比较高。而且它本身实际控制人在这里面占的比例也比较大。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数据,在税收跟营收比的比例的情况下,上交的税收占营收的9.4%,这个是相当高的比例。因为营收是整个收入来源,而不是净利润的数据上已经占到营收的9.4%,这个是比较高的。
另外,我再举一个例子,就是信立泰,在榜单里面排33。累计发放了29.3亿的红利,然后占营收的比例是15.4%。我后来又看了一下,这家公司发放的红利大部分是落到自己腰包里面。因为它自己占76%的股份,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自己发放红利,因为落到自己的腰包就对它打一个折扣,对我们来说包括我前一段时间看了证监会的一些文件,都是非常鼓励上市公司做分红的安排。既然它已经做了分红,这也是一件非常值得鼓励的事情。
还有用友,因为它本身的估值不是很高,发放的人工工资已经达到了198亿。这些都是有代表性的例子。我们从这些例子里面想说明我们做的创造的财富,包含了比较多的因素在里面。
另外,我们的创富报告里面除了对这些数据的处理,除了榜单之外,我们对一些子项的数据做了专题方面的分析,得出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结构。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举了两个例子。第一就是盈利能力的对比。上了榜单的平均盈利能力相对整个上市公司来说,相对其他的上市公司来说,有比较明确的优势。比如销售的净利率差不多是其他公司的一倍,净资产的收益率差不多也是1倍,投入资本的回报率也是1倍的水平。民营上市公司有自己优势的一面。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程度,其中有57%已经实现了两权分离,但是也有43%是两权合一,但是我们也不认为两权合一就一定是一个坏事,因为我们创始的这些控制人在这个行业里面摸爬滚打,对这个行业有自己的一些理解,以及他对这个行业未来的一些判断,他实际控制这个企业有可能对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有更好的表现。
当然,我们的专题报告里面还有一些其他的专项分析,大家可以通过这个报告看一下。
最后,我想念一段话,创是一种信仰,富是一种力量,创富榜不仅仅是一张富豪榜样,还是企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共同载体,更是“发现价值”的践行与实现。我们希望借助这样一张榜样,让公众看到创富者的信仰与情怀,看到他们对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巨大贡献,看到他们创造财富的艰辛与力量。最后祝创富榜越办越好,认真做一份引导社会正能量、引导正确价值观、关注社会责任与企业家情怀的良心榜单。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18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