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上海最新地标LV巨轮的人流量,明星效应与品牌联动 设计争议与文化融合

2025年06月30日 07:13:55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上海南京西路的“LV巨轮”自2025年6月28日正式开放以来,迅速成为城市新地标。这座全球唯一的陆地邮轮造型建筑,以红银相间的船体和堆叠的巨型行李箱为设计亮点,甫一亮相便引发热议。尽管部分市民对其造型提出质疑,但“巨轮游车河”的视觉冲击力却难以忽视。正如附近上班族高小姐所言:“本来以为会比较抽象,没想到这个船做得这么到位,蛮震撼的!”

  人流量井喷,周边商圈沸腾

  巨轮的爆火直接带动了周边商圈的客流。6月26日,位于其对面的DQ冰淇淋店营业额激增至日常的两三倍,店员甚至加班至凌晨仍需排队。日本游客Luffy表示:“特别壮观,特别喜欢。”他原本计划前往星巴克,却因巨轮的出现改变了行程。此外,茶饮店、零售店等密集分布的南京西路,成为游客必打卡的“网红带”。

  交通管制与市民反应

  为避免拥堵,静安区在巨轮周边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尽管部分市民对“巨轮”造型提出争议,但更多人选择绕行或参与打卡。保洁员老曹坦言:“昨天有两人打听‘大船’位置,我说这边没,他们还以为在张园。” 这种“误打误撞”的现象,侧面反映了巨轮的高知名度。

  明星效应与品牌联动

  巨轮的开业典礼吸引了刘亦菲、王嘉尔等27位明星出席,进一步放大了其影响力。LV品牌通过“非凡之旅”大秀,将巨轮与时尚活动深度绑定,形成“建筑+明星+消费”的三重效应。王嘉尔从巴黎时装周转战上海的行程,更被网友调侃为“时尚界的无缝衔接”。

  设计争议与文化融合

  尽管巨轮的尖锐船头设计引发部分吐槽,但其融合了硬箱元素与城市文化的创意,仍被视作对上海国际化形象的致敬。据官方介绍,该项目总面积达1600平方米,旨在通过艺术装置传递品牌理念。然而,有观点认为,巨轮的“功能性”(如包裹LV之家)与其“艺术性”之间存在矛盾,未来是否保留仍需观察。

  未来规划与城市新地标

  上海市静安区商务委主任姚磊表示,巨轮的持续运营将带动周边商业活动,如张园西区与恒隆广场的联动策划。尽管巨轮预计不久后将被拆除,但其短暂的“存在”已为上海注入新的活力。正如一位游客所言:“以后武康大楼可能没人去了,但巨轮的‘巨轮’感,谁不想来感受一下?”

  公众参与与情感共鸣

  除了游客,本地居民也积极参与其中。90多岁的印阿婆一边拍照一边笑称:“设计很好!很好看!很有特色!开业以后我肯定要来‘轧闹猛’。”她的热情与年轻游客的“打卡”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巨轮对不同年龄层的吸引力。

  争议与反思

  尽管巨轮的视觉冲击力无可否认,但其“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冲突也引发讨论。有市民质疑,巨轮是否过度商业化,是否真正服务于城市文化。对此,LV方面强调,巨轮是“全球第三座以硬箱为灵感的艺术地标”,并计划通过后续活动深化其文化内涵。

  巨轮的“巨轮”效应

  上海LV巨轮的爆火,不仅是一次建筑与设计的胜利,更是一次城市与品牌的深度互动。它用“巨轮”般的体量与“巨轮”般的流量,重新定义了上海的地标文化。正如网友所言:“巨轮游车河,太酷啦!” 这座“船”或许不会永远停泊,但其留下的“巨轮”效应,注定成为上海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