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有条件恢复日部分地区水产进口,但日本在核污染问题上的立场尚未完全让步

2025年06月30日 07:10:00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日本与中国就恢复进口日本水产品达成重要共识,但受限于福岛核污染问题及安全监管要求,仅部分区域的水产品可逐步恢复进口。这一进展标志着中日渔业合作在复杂背景下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也凸显了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与核污染问题的高度关注。

  根据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5月30日的声明,中日双方已就恢复日本水产进口启动具体手续,中方将在日方完成商家设施登记后恢复进口。然而,日媒报道指出,福岛及其周边的东京、千叶、埼玉等10个都县的水产品仍被禁止进口,日本政府仍要求中方撤销对这些地区的限制。这一矛盾表明,尽管双方达成共识,但日本在核污染问题上的立场尚未完全让步。

  中方恢复进口的前提条件明确:日本需建立完善的水产品出口备案制度,确保每批产品可追溯源头,并通过独立检测证明放射性物质符合安全标准。中国海关总署宣布将逐步解除禁令,但要求每批出口水产品附带放射检测报告,最大值0.17,平均值0.07,远低于危险报警值0.50。此外,中国强调将依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框架下的长期监测结果,逐步调整进口措施。这一要求既体现了中国对食品安全的严格标准,也反映了对日本核污染水处理透明度的持续质疑。

  日本政府虽主动联系中国寻求恢复进口,但其态度仍显谨慎。日本外相岩屋毅表示,中日达成共识是“重要一步”,但东京等10地食品仍被禁运。日本方面承诺将配合中国独立监测,但未明确承诺全面开放进口。这一表态与中方立场形成对比,中方重申反对日本在核污染水排放问题上的“无责做法”,并坚持原有立场。

  市场层面,日本水产产业面临严峻挑战。自2023年8月福岛核污水排海后,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导致日本扇贝等商品滞销,甚至被免费分发至中小学午餐。如今,部分恢复进口可能缓解这一压力,但受限于10县禁令,日本市场仍需调整供应链。中国消费者对进口水产品的选择权也受到关注,视频指出,安全是首要考量,消费者应根据自身意愿决定是否购买。

  中日渔业合作的未来走向取决于双方对核污染问题的长期博弈。中国强调,恢复进口需以科学证据为基础,日本则需在监测和透明度上进一步努力。日本政府表示,将通过设立长期国际监测安排,确保中国等利益攸关国的独立取样。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年时间,短期内全面恢复进口仍属奢望。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日媒对中日恢复进口的报道存在断章取义。例如,有报道称中国“恢复进口”,但实际仅允许日本进行独立检测,未全面开放进口。此类信息误导可能加剧公众对日本核污染问题的误解,需警惕外部舆论的片面性。

  从产业角度看,中日渔业合作的重启对两国产业链均具重要意义。中国恢复进口将为日本水产品提供新市场,而日本则需通过技术升级和监管改革重建信任。同时,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如《中国制造2025》战略)也为渔业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例如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综上,中方有条件恢复日部分地区水产进口,是中日渔业合作在核污染争议下的务实选择。这一进展既体现了中国对食品安全的坚持,也反映了日本在核污染问题上的妥协。未来,双方需在科学证据、透明度和长期监测上持续合作,方能推动渔业关系走向更稳定的发展阶段。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