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回应美拟对中国船只征新港口费:遭多方反对 中方敦促停止损人害己举措

2025年04月18日 16:07:31  来源:中网资讯商业
 

  2025年4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针对中国建造或运营的船只征收新港口费的计划,引发中方强烈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当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指出,此举“损人害己”,不仅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还将推高美国国内通胀压力,损害消费者和企业利益,最终无法实现振兴美国造船业的目标。美方称大部分措施将于今年10月中旬生效,但该计划已在美国内外引发广泛争议。

  根据美方公布的细则,港口费将分阶段实施:最初180天暂不收费,之后根据船只净吨位对中国船东和运营商征收费用,并在未来几年逐步加码。例如,对中国建造的船舶按船队中“中国制造”比例收费,比例越高费用越高,最高可达150万美元;若船队未来24个月内订购中国新船,还将额外加征费用。此外,美方计划对运输液化天然气(LNG)的中国船只实施长达22年的限制。

  美方声称此举源于特朗普政府时期发起的“301调查”,旨在应对中国造船业的“不公平竞争”。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称,中国通过“巨额补贴”使造船业全球份额从1999年的5%跃升至2023年的50%以上,挤压了美国私营企业生存空间。但数据显示,美国造船业年产量已从1975年的70艘锐减至目前的5艘,其衰落更多源于自身产业结构问题。

  中方多次强调,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是技术创新与市场规律的结果,为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早在3月10日便指出,美方将自身问题归咎于中国缺乏事实依据,单边保护主义做法“不得人心”。中国商务部也警告,新港口费将直接导致跨太平洋航线运费上涨500至1500美元/集装箱,美西海岸港口受影响尤为严重。

  美国国内反对声浪同样高涨。零售商、港口运营商、农业和能源出口商联名致函政府,担忧运费攀升将削弱美国商品国际竞争力。路透社援引业界估算称,煤炭出口可能因成本激增被迫暂停,农产品和制造业成本上升最终将转嫁至消费者。国际码头与仓库工会(ILWU)虽支持该政策,但更多港口工人担忧业务流失至墨西哥或加拿大,导致失业率上升。

  国际层面,美方试图施压盟友采取类似措施,否则威胁实施“报复”。据行政令草案,只要船队包含中国建造或注册的船只,无论其实际归属国均需缴费。此举波及地中海航运、马士基等国际巨头,可能迫使全球43%停靠美国港口的船舶调整运营路线。分析指出,美西海岸83%的集装箱船将受直接影响,短期或引发港口拥堵和供应链延迟。

  面对美方挑衅,中方已采取反制措施。海关总署宣布对部分美国进口商品加征84%关税,同时鼓励船东尝试人民币结算以规避美元体系风险。行业报告显示,部分中国运营商开始转向墨西哥、加拿大等邻近港口,导致美国港口闲置率飙升。专家认为,此举可能加速全球贸易“去美元化”进程。

  航运市场研究机构克拉克森分析称,若美方政策落地,短期将造成约430亿美元额外成本,集装箱运输业首当其冲。长期来看,全球船东可能减少订购中国船舶,转向韩国、日本船厂,但这将推高造船价格并延长交货周期。此外,贸易路线可能绕道非洲或南美洲,进一步增加碳排放和运输时间。

  中美新一轮博弈再次印证“贸易战无赢家”的规律。中方重申愿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但坚决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所言:“关税战和港口费战无法让美国再次伟大,只会让世界更分裂。”国际社会呼吁美方尊重多边规则,避免将自身困境转嫁他国。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