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价面包被疯抢 有人买3个冰箱囤货:疯狂囤货背后的消费迷思与市场博弈

2025年04月18日 16:04:41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2025年4月,烘焙市场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抢购狂潮。单价过百元的生吐司、58元的贝果等“天价面包”成为消费者追逐的焦点,甚至有人为囤货购置三个冰箱,将冷冻室塞满近一年份的面包。这场由高价面包引发的消费浪潮,既折射出市场供需的微妙变化,也暴露了当代消费心理的复杂面向。

  烘焙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为高价面包的流行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传统白吐司逐渐被“面包刺客”取代,手作面包凭借“比利时进口酸面团”“48小时慢发酵”等工艺标签,价格翻倍至数十元甚至上百元。网红连锁店更以创意造型和分层设计吸引眼球,盒马的欧包则打出“慢发酵”概念,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面包种类从单一走向多元,成为商家争夺市场份额的利器。

  消费者对高价面包的追捧,远超出对食物本身的需求。许多人将购买高价面包视为“品质生活”的象征,认为其承载了情绪价值和社交意义。例如,有消费者坦言“买面包比买衣服还疯”,甚至将囤积的面包视为“情感寄托”。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心理,抖音、小红书上“面包测评”视频动辄获赞数万,刺激年轻人跟风抢购。

  囤货行为的极端化成为这场热潮的显著特征。为应对“手速抢购”的激烈竞争,部分消费者选择一次性购入数十单手作面包,并专门腾出房间存放。例如,白领湘湘每月花费7万元购买面包,家中三个冷冻冰箱总容量超过600升,存放着“僵尸面包”——冷冻后面团保质期被无限延长。这种囤积既源于对稀缺商品的焦虑,也暗含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担忧。

  面包价格飙升的背后是多重成本压力。业内人士指出,进口面粉、新鲜水果等原材料成本上涨,叠加店铺租金和人工费用增加,是推高售价的主因。某连锁品牌店员解释:“我们用的面粉品质更高,口感更甜”,试图合理化高价策略。但消费者对此并不全然买账,有人吐槽“月薪两万吃不起三四十元的吐司”,直言面包价格已远超合理区间。

  市场争议在浪费现象中达到顶峰。一边是消费者为抢购豪掷千金,另一边却是门店将未售出面包直接丢弃。某网红店日均丢弃价值千元的面包,高定价与高损耗形成讽刺对比。这种现象引发公众质疑:商家是否借“限量供应”制造饥饿营销?行业高报损是否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

  面对乱象,行业内部呈现分化态度。部分从业者认为高价面包是消费升级的必然产物,强调“匠心手作”和差异化竞争的价值;但也有声音警告,过度依赖营销可能导致恶性竞争,挤压中小面包店生存空间。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已有数十家小型烘焙厂因成本压力倒闭,市场洗牌风险加剧。

  从社会心理层面,囤货潮折射出当代青年的安全感缺失。在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物质囤积成为缓解焦虑的手段。然而,将安全感寄托于冷冻面包的行为,也被批评为消费主义裹挟下的非理性选择。心理学专家指出,这种“为未来囤积当下”的心态,可能加剧资源浪费与个人财务失衡。

  高价面包的狂欢终将回归理性。消费者需要警惕营销话术,根据实际需求权衡购买;商家则应平衡品质与价格,避免陷入“高溢价—高损耗”的恶性循环。正如业内人士呼吁:“烘焙行业需要温度,但不需要虚火。”当市场褪去浮躁,面包才能真正回归食物的本质——既满足味蕾,亦滋养生活。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