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理“实说实说”的李剑雷,也在卖桃时碰上过类似的情况,一些被政府定为直销点的市场,他们开着桃车赶去时,收费管理人员要么多收卫生费,要么“以没地儿了”为由赶走桃农。李剑雷与送庄镇孙弘灿主任分析说,这种情况是少数,有可能是下面的管理人员违反规定多收钱装进自己腰包,也有可能是桃贩冒充管理人员故意赶走桃农。
瓜果进城直销“壁垒”待清除
无独有偶,来自《新安晚报》的消息说,合肥今年提出了创建无摊城市的设想,由此禁止农民当街卖瓜,要求必须进入小区、农贸市场、小街巷等销售点,全市最初共设立78个西瓜销售点。由于销售点少且偏,不少瓜农被迫违规卖瓜,市民也直言买瓜不便。不久前,合肥数十位高校教授及离退休干部联名建议,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西瓜直销点,方便瓜农卖瓜。
7月24日,新华社一则电稿让银川的瓜农兴奋,7月中旬,一场罕见暴雨使银川西瓜产业遭受打击,瓜农一时陷入西瓜积压、跌价又无市的困境。当地政府紧急为瓜农开通绿色通道,允许瓜农进城走街串巷、摆摊销售。
一个事实是,瓜果进城直销在许多城市存在着类似的“壁垒”。
河南财经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樊明认为,农民进城直销瓜果是低成本运作,如果现在不允许瓜农、果农进城,那么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都会增加营销环节,成本也相应增加,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瓜果价格相应提高,而农民却没有因此受益。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认为,政府在出台政策时,应该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的发展,关心农民收入。城市卫生、农民能否顺利卖瓜果、市民能否方便买瓜果都要兼顾到,不能因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刘道兴说,城市的每一项决策,都应以市民生活便利为根本,在一些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市管理与协调能力尚不高的条件下,刻意追求创建而忽视其他方面,最终可能是吃力不讨好。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的整洁与形象,与是否允许瓜果进城直销无关,核心在于规划与管理。(记者 熊堰秋)(C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