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时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湖南宜章有个维权农民 曾因举报案件被拘留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6-15 14:58:31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黄元勋:“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正义的” 李根 摄)

(南方人物周刊 江华 发自郴州)一次,他举报案件被媒体曝光,后以散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罪名被“依法拘留”。出来时,迎接他的是乡民的绶带和绵延不绝的鞭炮声

“公敌”黄元勋

他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人物。黄元勋,1953年生人。

1999年之前,他打过铁,卖豆腐,做米酒,给别人照相,当小煤矿老板,偶尔给别人算卦看风水。

之后,他停止了一个本分农民的职业,依靠自己的初中文化底子和掌握的法律知识,为村民和其他需要帮助的底层公民说话,或者说叫告状,或者说,是上访专业户。几年里,他累计上访200多次。

只有一次,在国家发改委,被一个女士感动得掉了眼泪。“她的态度太好啦!”黄说。

他个子小,说话声音也小,但是在湖南郴州的宜章县,或者在郴州市,他是一个叫得响的人物,他几乎成了所有当地利益集团和一些服务机构的“公敌”。

他在自己家门口种植了一片高大的竹林,这让人觉得黄元勋有些浪漫。他经常在自己二楼拥挤着许多书籍的书房里看书,在这里可以听到竹林在风里摇动的声音。

他就像自家门口刚刚破土而出的竹笋,坚强地拱开泥土,攻击着一个又一个侵害国家利益和乡民利益的人们。他成了宜章一带远近闻名的“农民代言人”。

黄元勋在当地复杂的环境、各种利益人群复杂的矛盾心态里,做和自己无关的事情。他的行为给他自己带来了麻烦,尤其是他举报当地的煤矿所有者,在与那些拥有强大金钱力量支持的人物对抗时,他身边充满了危险。

浆水村的许多农民尊敬他,有烦心事向他咨询,求他帮助。在许多农民眼里, 黄元勋是能真正代表他们的利益,替他们说话的“自己人”。而当地一些利益机构和服务机构里的一些人认为,黄是一个“爱钻法律空子”、爱给政府部门出难题的“刁民”,甚至还怀疑他的出发点有问题。

从黄花费大量心血制作的数千页的材料证据汇编中可以看到一个不容忽视和否认的事实:那就是近5年来,由黄元勋代理村民上访上诉的材料,大半属实。

频频被黄元勋推上“被告席”,宜章县的一些乡镇干部生气。当了多年组长,他一直受到村组群众的拥戴,在2006年换届选举时,黄元勋仍然是100%的满票当选。

“除了我家里的10多口人是我的敌人,我从来就没有敌人。我是为这里的人好。”

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因为煤矿开采地表塌陷,整个村子集体迁移到附近的一个山坳里。在这个风光美好的村子里,黄拥有让城里人羡慕的几百平方米的“豪宅”,依山,有竹子,有篱笆,还有绿油油的菜地。

在农村,他曾经是一个富豪,但是现在,他一贫如洗,除了房子。

很难想象,他们一家人许多年来,守着不能耕种的土地,像城里人一样,买米吃,甚至借水吃——煤矿的挖掘,让地下水消失了。

他的愤怒,开始于他第一个合法的孙子要出生的时候——儿子儿媳有结婚证,也有准许孩子出生的合法手续。

当时,他是一个和某些利益机构、服务机构互相勾结的小煤矿老板。当一些人胃口变大继续要求进入煤矿“干股”的时候,他拒绝了。在他这次拒绝别人之前,黄,已经为一些国家公职人员发了很多年的工资和分红。

这种行为,让他被封杀在利益集团之外。于是,他可以合法生孩子的儿媳,被大批人马弄到医院,人流。

儿子当时在部队,当兵。他只能看着这个事情一步一步地发生。

黄开始不务正业,事实上也没有正业,田地被毁坏,一家人只有两分田可以耕种了。

1999年到现在,黄从乡村的道路上频频走到宜章、郴州、长沙、北京的繁华大街上,为自己和乡民,申求应得的权益。

农民思想者

他的家庭,可以上溯到1000多年前,据说祖先曾是朝廷里的大官,当地著名的石虎山武陵侯祠,就是当时的皇上为祖先赐建的。黄作为后人,曾经是这个宗族祭祀场所的负责人。

在家人的眼睛里,黄是一个糊涂的人。拿着家里的万贯家产,去为别人打官司,难道还不是疯子吗?

“说实话,我这些年写的材料,两个棒小伙担都担不动的!”

他的老婆说着就哭了。这个刚刚有了一个信仰的乡下妇女,口吐让人惊讶的语言:“你打了几年腐败,你打败了谁?现在他们像老鼠一样躲起来了。他们是一个套一个的铁钩钩,你一个人,能把弯钩钩拉直吗?”

黄接待过几十个记者,都没有发现过夫妻俩的秘密,四年来,两个人从来没有直接对过一句话。一个信奉基督,一个是信奉共产党的党外农民。

“他应该知道,我们只是吃酸辣椒饭的人啊!”妻子抱怨说。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反垄断法审议再起波折 行政垄断条款仍存争议
下一篇文章中国民众对本国状况感到满意的人数比率最高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