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军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中央晋升10位上将 可能面临实战的人才受重用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7-6 11:30:12 来源:南方报业网(广州)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6月24日,中央军委在北京隆重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晋升上将军衔的同志颁发命令状。这是晋衔仪式结束后,胡锦涛等领导同志和晋升上将军衔的高级军官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一百单八上将将星闪耀

本报记者吴晨光

□实习生徐卓君潘晓凌

6月24日9时10分,北京。威武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为10位上将授衔的仪式开始。

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一字一顿,宣读了由胡锦涛主席签署的晋升令。

这份《军衔晋升命令》约16开大小,每份有着不同的“政干衔令字第×号”,正文为“批准××晋升××军衔——此令”,下面则是中央军委主席的签名。

随后,身着橄榄绿服装的胡锦涛主席为10位上将颁发命令状,并一一和新晋上将们握手。

仪式庄严肃穆,10位将军军容严整,现在,他们肩扛3颗金星,在目前中国的军队中,这是最高的军衔,也是至高的荣耀。

51年前,毛泽东为十大元帅授衔,开此先河,1965年,军衔制被废止。

自1988年解放军恢复军衔制,中央军委一共11次晋升上将,授衔时间有6次定在6月。

18年来,解放军晋升的上将,包括现已退休离开现役的上将在内,到目前刚好108位。

上将十万挑一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一名战士要成为上将,可谓“十万挑一”,中国现役官兵约230万人,现役上将仅30多个。

解放军军官目前的军衔为三等十级,分别为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少将、中将、上将。

如果一名少尉要晋升为大校,按照“4年一晋升”的规定,一般需20多年。而从校官到将军,则是最难的跨越。

“大约每3个上校能出1个大校;但10个大校中不见得能出1个少将。”徐平这样告诉本报记者。

徐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研究员、著名的军衔专家,他的军衔是大校,“1988年,解放军授予将官衔的数量不足1400人,占军官比例0.24%。”

而在这些将官中,至少是副军级(相当于副省级)干部才有佩带少将军衔的可能。这也意味着,佩大校军衔的正师级,绝大部分人将“落选”。

此后,晋升上将者还要跨越中将门槛,在不可能以“战功升迁”的和平年代,上将,可谓凤毛麟角。

胡锦涛主席此次授衔的10位上将,分别为总政治部副主任刘永治、总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孙忠同、总装备部政委迟万春、空军政委邓昌友、第二炮兵(战略导弹部队)政委彭小枫、国防大学校长裴怀亮、北京军区政委符廷贵、兰州军区政委喻林祥、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成都军区司令员王建民。

10位上将中,其中两位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业大学:迟万春——空军工程系第十三期学员;彭小枫——导弹工程系第十一期学员。

孙忠同早期曾在沈阳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16年,后任解放军报社总编辑、社长,是军中有名的笔杆子。

“此次晋升并非特殊,只是他们已经具备了成为上将的资格。”徐平说,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中央军委委员的军衔为上将,正大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为上将或中将,所谓“正大军区”,是指总装、总后的正职;总参、总政的副职;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正职;以及北京、南京、广州等7大军区的正职;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的正职。此次晋升的10位上将,均在此列。

军内专家说,此次一些大军区中将正职未晋升,其原因是:“按规定,正大军区晋升上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任职满两年;二是具有中将军衔4年以上。”

此次晋升的上将中,有人晋升中将已有11年。

在达到各项晋升条件后,“晋升人选首先由政治部门、干部部门呈办,进入总政治部讨论,”军事科学院专家彭光谦告诉本报记者,“而后再报中央军委,经常委会讨论后,由中央军委主席批准授予。”

军委主席与授衔

2004年9月19日,胡锦涛出任中央军委主席,6天后,他首次签署晋升令,二炮司令员靖志远、海军司令员张定发被晋升为上将,此前不久,两位司令员被增补为中央军委委员,进入解放军核心决策层。

此次是胡锦涛主席第二次签署上将晋升令。10位新晋上将中,有7人为政工干部、3人为军事主官。而迟万春、彭小枫、朱文泉等人的提拔,则表明拥有技术背景、可能面临实战的人才受到重用,凸显“科技强军”的新思维。迟万春就职于总装备部,彭小枫来自二炮,朱文泉则驻守南京军区,他们的指挥才能,很可能在未来反分裂斗争中面临考验。

就在授衔前的6月16日,彭小枫还与其搭档、二炮司令员靖志远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战略导弹部队是党、中央军委“直接掌握使用”的,要确保党对这支部队的绝对领导,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决听从指挥。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别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中国也可以先发制人(图)
下一篇文章俄军加速第五代战机研发全面超越美制F-22(图)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