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武警福建总队厦门市支队五中队是一支“拉得出,打得赢”的精锐反恐部队,在武警总部组织的业务考核中连续3次夺得冠军,总队、支队比武次次第一。不久前,记者走进这支传奇部队,为您采撷了一组他们运用高科技手段创新针对性训练的镜头。
雷霆出击
新型战斗演示板——
动态“战场”体验生死较量
看过“007”系列影片的人都知道,片中英国军情部门为特工詹姆士·邦德专门设计了一套训练系统,只要戴上一副神奇的三维立体眼镜,便能让其进入任何可能出现的战斗环境中进行模拟训练。当然,这只是个虚构的情节。而今,五中队却把影片中的传奇故事搬上了训练场,让特战队员在每一次训练中都能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战场瞬间击发决定生死成败的紧张气氛。这是一套集声、光、影、电于一体的智能化战斗训练演示系统,它把以往单纯的射击训练变成了能够综合评估战斗队员的战术运用、心理应变、快速反应、射击水平的综合训练场。针对不同环境下的射击训练,首先由指挥台上的电脑终端模拟好战斗场景,通过大型激光投影仪将各种影像以1∶1的比例投射到靶墙上,再配以多种样式的仿真音效,使进入射击场后的特战队员仿佛置身险象环生的战场。
严密布控
此时,指挥员通过终端设定了在闹市区捕歼的处置情况。靶墙上立刻显现出某大型超市停车场的动态影像。突击队员郑永阳携激光手枪进入模拟环境,面对眼前纷乱的人群和车辆,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冷静地判定犯罪分子的数目和隐藏位置,快速举枪射击。“叭”,第一枪,藏匿于轿车后厢的犯罪分子被击毙,画面中受到惊吓的人群开始四处涌动;第二名犯罪分子出现,郑永阳迅速举枪,瞄准击发,但他却先听到了犯罪分子手中的枪响。此时传来电脑评估报告:“我方击发时间延误0.24秒,被敌命中左胸,任务失败,成绩评定不及格。”狙击手潘琼峰进入狙击位置。此次他使用实弹射击,训练系统同样会对他进行评估。“战斗”开始了,靶墙上显示的是一幢大厦的投影,在顶楼的窗口位置有一名人质被持枪歹徒劫持。指挥员下令:“射击右肘部”!“叭”的一声,歹徒手中的武器落地,但歹徒企图负隅顽抗,欲将人质推下高楼。此刻不容迟疑,潘琼峰果断射击,命中歹徒头部。随后电脑的评估报告为:“命中敌右肘和头部,人质零伤亡,成绩评定优秀。”……
【现场点评】让科技为训练“保真”
(支队长王碧含)未来的处突战斗中战斗力的“信息化 ”、“数字化”和“智能化”,都是以单兵军事素质的“全能化”为基础的。和平时期要让战士练就出“一招制敌”的硬功,运用科技手段开展模拟化训练是一条捷径。
指挥若定
彩弹枪·“电子枪”·“电脑枪”——
真枪实弹练就眼疾手快
有战斗,就会有伤亡;要训练,就得动真格的。面对具有高科技装备、犯罪形式千变万化的犯罪分子,特战队员必须个个是射击、格斗能手,具备在战斗现场令对手难以喘息的行动速度。为了进一步让特战队员真正感受战场上生与死的残酷现实,培养过硬的临战心理素质和密切的协同意识,特战中队在训练中大胆采用“真枪实弹”。
彩弹枪,又名“匹特博”,源于美国早期的户外对抗性娱乐项目,可发射装填彩色颜料的子弹,且子弹具有一定的动能,人体被击中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适用于近距离作战训练。特战队员们在刚开始使用彩弹枪进行训练时,不少人观念仍停留在从前用真枪打空包弹的模式上。直到在一次演练中,队员李志男因为战术运用不及时被假设敌用彩弹击中下颌,顿时“血流不止”,这才让队员们真正懂得了自我保护与战术运用的重要。
然而,仅仅使用彩弹枪进行模拟实弹训练,对于作战环境异常残酷的特战队员们来说,还远远达不到要求。于是,一套更精密逼真的模拟对抗射击训练系统应运而生,它是一款配备了电子感应系统的激光模拟对抗射击训练枪,其终端处理器能精确地计算出人体被命中的次数、部位,及时对生命值进行评估。参训人员穿戴上有微型接收器的头盔和有传感器网络的特制作战服后,通过传感器与真实环境的交互作用,及时把各种复杂的人体反应传给参训者。一次,中队进行突入演练,士官苏志炜带领三名特战队员刚进舱门就有两名队员被假设敌击中,他们身上的电子系统自动判定:命中要害,生命值为零,枪支射击锁定。演练讲评会上,被“命中”的突击队员周爱华深有感触地说:“原来成天拿着空枪练战术,就像在机舱里捉迷藏,现在的模拟训练真正把演练从‘游戏’变成了实战,直到我被对方击中要害而又无力回击的时候,才切身感受了实战的严肃与残酷,以后参加战斗,我决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