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美报告妄称中国七天攻下台湾 军力将世界第二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2-10 16:25:06  来源:人民网 

美国第七舰队的小鹰号航母 来源:法新社

  台海局势今年以来相对缓和,而眼下年底将近时,美国一个思想库推出的关于中国军力发展的报告却“石破天惊”,竟宣称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并说如果台湾宣布“独立”,解放军将在七天内攻下台湾。报告鼓吹说,美国应该准备好与中国打一场高科技战争。由于美国总统布什本月刚刚访问中国,中美交流正在升温,美国对台高达数千亿元新台币的军售案却遭到岛内泛蓝力量的一再阻击,迟迟不能过关,这个报告出台的动机引起了各方的诸多猜测。

  

制造台海可能爆发战争的氛围



  这份吸引了大量眼球的报告是华盛顿哈德森研究所11月22日公布的,共94页。报告以《中国的新飞跃——未来半世纪的科技和军事强权》为标题,很有煽动性。报告有四章,开篇即点题:“此项研究在于努力界定经过25年增长和转型的中国可能对美国造成的挑战”;接下来的第二章称,在今后10年里,中国将在科学技术领域成为与美国和欧盟并驾齐驱的世界第三极,并会在军事力量方面发展成紧随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国;第三章以《中国逐步发展的可怕军事力量》为题,是整个报告的重点内容,宣称中国正在通过深化新军事变革、发展高科技武器、强化反制太空系统和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等的手段,挑战美国的军事力量优势,甚至可能在宇宙空间与美国抗衡。

  第四章主讲台海冲突,一开始就反复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反对‘台独’的立场相当坚定”,给人以“台海战争”一触即发的印象。这一章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些主要将领来自“专门负责对台作战的南京军区,而且是两栖作战专家”。报告引述中国于2004年发表的国防白皮书说:“如果台湾当局铤而走险,胆敢制造重大‘台独’事变,中国人民和武装力量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总之,报告把大陆“准备攻台”的氛围制造得很浓。

报告渲染两套攻台方案



  在一步步渲染了“台海的战争气氛”之后,报告拿出了最耸人听闻的细节,而且还声称是引用北京的“权威消息”,称解放军自己评估可以在七天内拿下台湾。报告说,解放军不但已秘密组成最精锐的两栖作战部队,而且已拟定“闪电攻击计划”和“登陆作战计划”两套攻打台湾的计划。

  报告说,其中“闪电攻击计划”将由名为“二炮部队”的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充当主力,在已经渗透到外岛的特种部队的协助下,迫使台湾地区领导人下台。至于“登陆作战计划”,报告说,解放军将出动20万至40万人部队,从台湾的所有海岸阵地登陆,估计台湾的20万人部队及有限的空军,将难防守所有区域。而解放军3000架军机也将以三对一的“机海战术”,压制台湾的1000架战机。

  报告甚至设想了中美之间的冲突,称如果与美国的作战无法避免,北京将出动配备有巡航导弹的驱逐舰、“基洛”级潜艇及中国的“宙斯盾”舰,与美国第七舰队对抗,同时将使用信息战,破坏美国的卫星和指挥系统。

  报告最后以可能发生的台海冲突为由,认为美国应当重新定义“同时打赢两场战争”战略中的“战争”,即未来发生的战争不是现在恐怖分子针对美国的低层次战争,而应着眼于可能与中国进行的高科技战争。

哈德森研究所在美国大名鼎鼎,特别是在未来学的研究方面,以该所的研究人员为核心的“哈德森学派”被称为是未来学领域的三大学派之一。它对美国政府的影响也是公认的,与著名的兰德公司、传统基金会等齐名。

  不过,虽然哈德森研究所把自己描绘成“致力于创新研究和分析,推动全球安全、繁荣和自由的无党派政策研究机构”,但谁都知道它是“保守派的思想库”,主要与国防部门以及与军工防务有关的大公司签订合同,研究形势,提出设想,筹划发展,而且这种合同从一开始就是比较固定的。其创始人赫尔曼·卡恩回顾说,在1961年创立该所时,他们的想法很简单:第一年为塑造一个好国防部长提供咨询;第二年是一个好国务卿;第三年是一个好总统;第四年是一个好联合国秘书长。

  在美国国防部门及军工企业的影响下,哈德森研究所近些年吸纳了众多研究美国外交、国防、反恐等领域的专家,更加侧重于美国对外政策的研究,为此2004年6月,该研究所还把总部从纽约搬迁到了首都华盛顿。

  哈德森研究所把“设想难以置信的事”作为座右铭,而且以“集合了稀奇古怪的各类学者”闻名,它有时抛出的论调虽然能轰动一时,造出媒体热议的焦点,但往往也被后来的事实证明缺乏客观性,甚至是别有用心地故意夸大。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美国军方:美中繁荣相互依赖 爆发战争危险性降低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