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美国军方:美中繁荣相互依赖 爆发战争危险性降低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2-10 16:23:04  来源:人民网 

2月3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上将在驻韩美军新司令就职典礼上发言。
图片:美国国防部(US Defense Dept. photo by U.S. Air Force Staff Sgt. D. Myles Cullen)

  2月3日,美国军方对未来的中美军事关系做出了两个引人注目的陈述:一边是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上将在韩国首都首尔表示,随着中美间经贸合作的日益紧密,与中国发生战争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小”;一边是五角大楼公布《四年防务评估报告》,首次重点提及中国,宣称中国是美国“最大潜在军事对手”。

  

美参联会主席:中美军事冲突可能性越来越小



  2月3日,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上将在韩国首尔,出席驻韩美军新司令就职典礼。

  在当天的典礼上,佩斯上将出人意料地陈述了中美军事关系的未来。佩斯上将说,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两国间的共同点远远大于分歧。引人注目的是,佩斯补充说:“随着我们不断在中美两国间架起经济桥梁,中美各自的繁荣越来越依赖于对方,双方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佩斯上将的讲话引起了各方关注。英国广播公司认为,“讲话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分量”,佩斯上将是美国现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长的主要军事参谋机关。更为重要的是,佩斯上将还是布什总统最为器重的军中红人,去年4月22日,布什总统在宣读提名时称赞佩斯“有智慧和决心使美国更好地面临本世纪的军事挑战”。

  佩斯上将讲话的地点与场合非常特殊,法新社、美联社与韩国的联合通讯社报道称,佩斯上将韩国此行的目的是宣布驻韩美军司令官交接,由贝尔将军出任新的驻韩美军司令。驻韩美军新司令贝尔将军现年59岁,曾在各作战及战略部门任过职,熟悉朝鲜半岛的事务。今年1月底在夏威夷美太平洋司令部见过贝尔的韩国国防部长尹光雄对贝尔的的评价很高,认为贝尔上将有在朝鲜半岛工作过的经验,军事知识渊博,具备军人风范。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佩斯上将对中美未来军事关系的乐观定性,显得非同寻常。

  佩斯上将这番讲话的时机也不一般。今年1月底,韩国刚刚认同驻韩美军的“战略机动”,军事观察家与分析家当时认为,这意味着驻韩美军有可能“介入超出朝鲜半岛范围的东北亚事务,乃至介入台海危机”。在这种担忧之下,佩斯上将关于中美未来军事关系的乐观讲话,显然有“抚平”作用。

  佩斯上将讲话的同一天,美国国防部正式公布了4年一次的军事评估,对美军未来20年的发展需求做出了判断,其中中美军事关系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就在同一天,美国国防部正式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国防指导性文件《四年防务评估报告》(QDR),作为“9·11”袭击事件之后第一份全面反映美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规划。新防务报告对美国武装力量面临的威胁进行了重新定义,将战略重点从常规战争转向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新兴战略对手等3个新领域。新防务报告将中国单列出来,对中国军费预算和军队现代化“指手划脚”。专家认为此举将对中美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与2001年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相比,新评估报告中首次提到中国,并把中国看成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新兴军事强国,详细介绍了所谓的中国军费开支和军队现代化,并称中国已经成为未来美国“最大的潜在军事竞争者”,宣称中国军队的发展已经使得地区军事力量平衡处于危险境地。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这份美国国防部历时一年多时间完成的92页报告中,虽然将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作为主要目标,但是却将影响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新兴军事强国放到与美国安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防务报告中首次详细讨论了中国,称中国军力很有可能成为“分裂美军的先进军事技术,颠覆美军长期以来的军事优势地位”。

  中国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教授欧阳维在报告正式出台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等地区大国的发展虽然引起美国的担忧与特别关注,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国家并未构成对美国的现实威胁。如果美军在报告中过多地渲染“中国威胁论”,明确地把中国放在对立面上,势必会对中美关系大局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他强调,中国并不是在被动地处理中美关系,两国之间的信任与协调都是相互的。“只有增信释疑,互相尊重,中美之间才能有效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与中国一起列入“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还包括俄罗斯和印度。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台军为何炮制“大陆航母威胁”谎言另有深意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