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军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印度大学生失业率高于高中生
告诉你另外一个印度 开放的印度女
传中兴击败欧美企业在印度获7亿美
中国和印度签署双边投资促进和保
印度学生提出纸媒存储 磁碟时代将
印度时报:中国为印度提供了灵活
中兴通讯与印度手机软件企业共建
解密“印度式管理”
茱莉保镖印度打人 皮特亲自到警察
印度成功试射普里特维-2地地导弹

印度首次成功试射反导导弹 射程250公里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11-28 11:59:58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印度展示陆军型大地导弹

分析人士称,如具导弹拦截能力,印度国防实力将大幅提升

印度国防部27日表示,印度当天从不同地点先后试射了两枚“大地二型”导弹,后一枚导弹对前一枚导弹拦截成功。这是印度首次成功试射反导导弹。

加拉湾击落“来袭”导弹

印度国防研究和发展组织一名官员称,第一枚“大地二型”导弹在27日上午10:15在孟加拉湾钱迪普尔基地发射,发动假想袭击,第二枚导弹一分钟之后从距离钱迪普尔大约80公里的惠勒岛升空拦截。这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称,后者在孟加拉湾上空成功击落“来袭”导弹。

印度大地空中防御演习部队消息称,两枚导弹在孟加拉湾上空相撞,发出“隆隆声”,之后两枚导弹碎片落入孟加拉湾。该部队称,此次演习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大地二型”导弹的空中防御能力。钱迪普尔试验场主管A·K·切克表示:“这是一次伟大的成功。两枚导弹成功相撞,我们正在分析数据。”“大地二型”导弹能够装载普通弹头或者是核弹头,射程为250公里,是印度“制导导弹研发计划”的5种导弹之一。一名印度国防部的官员在新德里表示:“这是印度导弹防御系统方面伟大的里程碑。我们获得了对导弹的空中防御能力。”

大地导弹

为试射导弹疏散2700人

在试射之前,印度当地政府从钱迪普尔试验场疏散了2700人,以防试射出现意外。此次试射原计划将在26日进行,但是相关科学家希望进行一些额外的检查,因而推后了一天。

印度在1988年初次试射“大地型”导弹系列中的“大地一型”导弹,射程150公里,可携带传统弹头或低能量核弹头,主要用于攻击地面部队和装甲部队;随后印度于1996年和2004年10月,分别试射“大地二型”与“大地三型”导弹,两者射程分别为250公里和350公里。印度于本月19日成功试射一枚“大地二型”短程导弹。印度还于今年7月试射一枚自主研制的远程弹道导弹,但导弹飞了不到三分之一射程就坠海失败。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大地二型”地对地导弹具备拦截导弹能力,意味着印度国防实力大幅度提升。(储信艳)

印度自行研制大地海军型战术导弹试射

新闻解读

特殊地缘政治推动印强军战略

本报讯(记者储信艳)军事专家宋晓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印度成功进行导弹拦截试验,体现了印度成为世界大国的雄心,同时印度作为区域大国,特殊地缘政治也推动了印度强军战略。

宋晓军表示,印度与巴基斯坦长时间的对峙,巴基斯坦也拥有核武器和中远程的导弹,可以覆盖到印度全境。印度率先成功进行导弹拦截试验,至少在和巴基斯坦的安全平衡上占了先机,对其产生一种威慑作用。再有,印度一直以来在军事上的投入占其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很高,军人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军队现代化和“军事成绩”是印度政治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成功试射,对印度国内民众是一种安全感的展示,对于国内的军事建设也是极大的促进。

宋晓军称,印度一直希望成为世界大国。印度是主要的印度洋国家,特殊地缘政治决定了印度加强军事力量能够获得更多的政治回报,此次印度成功试射,也是其世界大国战略的呈现。(来源:新京报)

印度自主研发的“大地”导弹

“大地”导弹又称“普里特维”,是印度自行研制的一种战术支援地对地近程弹道导弹系统,主要用于打击纵深目标。

“普里特维-Ⅰ”型导弹于1988年进行了点火试验,它是一种以液体为推进剂的短程弹道导弹,具有高爆炸渗透能力,射程为150公里,能配备常规弹头和核弹头。“普里特维-Ⅱ”型导弹于1996年1月进行了首次点火试验。“普里特维-Ⅰ”和“普里特维-Ⅱ”目前均在军中服役,其中“普里特维-Ⅰ”主要投入陆军服役,“普里特维-Ⅱ”被空军用做攻击敌人飞机场和支持军队作战。2004年,印度军方进行了“普里特维-Ⅲ”的点火试验,该导弹将拥有新的液体或固体推进剂,射程为350公里。

印度陆军型“大地”战术地地导弹
(C001)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西藏部队装备高原变形金刚
下一篇文章伊朗军机坠毁39人遇难 军方称不排除敌人破坏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