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军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西藏部队装备高原变形金刚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11-28 11:59:07 来源:解放军报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与“变形金刚”非常相似的新型工程器械具有很强的爬坡能力
神似“变形金刚”的新型工程器械具有很强的爬坡能力。
小试牛刀
小试牛刀
具有快<table
速公路机动能力 src="/Files/BeyondPic/2006-11/28/2006112810054113e08.jpg" border=0>
具有快速公路机动能力

新闻背景在普通人心目中,青藏高原充满了神秘色彩,被世人称为“世界第三极”。而在戍边将士的记忆中,留下更深印象的是高原艰苦的自然环境,尤其是那些通往哨卡的路,被官兵们视为生命线。一到冬天,大雪封山,很多边防哨卡有近半年的时间与世隔绝。

要彻底改善驻高原地区边防官兵的驻防条件,首先就要破解高原地区交通保障难题。而破解这道世界性难题,关键是要有一批适应高原环境的特殊工程装备。近年来,总装备部陆装科订部有关部门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批集成了当今世界先进技术的高原工程装备陆续研制成功。继2003年在帕米尔高原成功进行一次高原适应性试验后,今年入秋以后,总装有关研究单位在成都军区的大力支持下,在青藏高原腹地展开了又一轮高原工程装备适应性试验,这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实装进藏试验,笔者有幸成为这一历史性试验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编队提速征服“天路”

[现场回放]某日清晨,一支颇为壮观的大型工程装备编队浩浩荡荡从青藏线的起点——青海格尔木出发,又一次开始了征服“天路”之旅。沿着这条文成公主当年进藏的道路,这支特殊的编队要先后翻越昆仑山、唐古拉两大山口,还要穿过可可西里无人区,经过沱沱河、通天河,行程达1100多公里。

走出格尔木,地势逐渐攀升,中午赶到西大滩休整的时候,海拔已达4100米。下午,编队轻松翻越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进入可可西里草原,当晚赶到“五道梁”兵站。

经过一夜休整,编队继续开始征程。第二天是此行最为关键的一天,在天黑前,编队要跑出420公里到达休整地,中间还需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这是考验新装备高原长途奔袭适应能力的重要一关,也是体现全域机动思想的一次重要实践。

马达一路轰鸣,打破了千年古道的宁静。加速、爬升、翻越,过去一直令驻藏工程兵部队头疼的唐古拉山口如今竟已不在话下。我军历史上工程装备多型号、多种类、多台次编队首次彻底征服“天路关口”,所有参试装备无一异常,所有数据参数均在设计范围内。

最终,编队仅用4天时间就走完了青藏线,长途奔袭简直变成了对新装备的一次完美检阅。

[新闻补白]这条工程装备入藏的必经路历来是工程接装部队的“伤心路”。“可把人累苦了!”与笔者同行的西藏军区装备部工化处副处长曹春一提起接装的历史,便唏嘘不已。1992年春天,曹春带领着一个修理班到格尔木接“新装备”,走一路修一路,“刚把这台装备修好,另一台又出毛病了。”带的配件不够了,再返回去取,接装队伍仅在唐古拉山口两端就来来回回折腾了一个月。有一次,装备坏在半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别说是机器的配件没有,人带的干粮也吃光了。又不能把装备丢在半路,就这样,大家在路上整整守了三天三夜等待救援,又冻又饿。“接一次装,简直是到鬼门关口闯一遭”。

[亮点展示]看似简单的公路机动,实际上解决了困扰高原工程装备的两大难题。一是快速机动。据悉,新装备海拔4500米以上最低平均时速可达40公里,其中多功能高速工程车时速更是高达百公里,与平原地区的国际水准同步。二是热平衡问题。由于新装备采用了独特的热平衡系统和新材料技术,困扰高原工程兵的“开锅”现象不再上演,充分体现了新一代工程装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高原上演“变形金刚”

[现场回放]虽说时令刚至初秋,但西藏羊八井地区的气温已如同内地的深秋一般。风卷云动,一阵阵寒气袭人。随着指挥员一声口令,两辆运输车相继开进试验场,刚一停稳,原本一台看似平淡无奇的工程机械,如同“变形金刚”一样,缓缓地伸展“四肢”,竟然自行从一辆车上“走”了下来。只见它伸展肢体,轻松地跨过一道深沟;轻舒“猿臂”,灵巧地攀上一块巨石;自如地在山坡上爬行,所过之处,挖出一条深近两米的交通壕,接着进行清渣、平整、吊装、回填土方;一会儿从另一辆方舱式运输车上伸出来一台快速成孔钻机,在岩石、土壤和夹石土上快速打孔;一会儿又魔术般地伸出来一台台作业机具,凿岩、钻土孔、割灌……

这仅是试验开始前的一次装备演示。某型野战山地快速构工系统“牛刀”小试,就一下子吸引住了部队官兵的眼球,其表现堪称惊艳。

观看表演的西藏军区领导当场走下观礼台,亲自跨入驾驶室,兴致勃勃地向技术人员请教操作“秘诀”。在感受了一番被官兵们称之为“蜘蛛”的工程装备的优异功能后,当即向在场的总部领导提出了一个请求:把这两台用于进行定型试验的“宝贝”直接留在西藏。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美海军庆祝洛杉矶号攻击核潜艇服役30周年(图)
下一篇文章印度首次成功试射反导导弹 射程250公里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