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军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伊朗军机坠毁遇难记者最后时刻发

伊朗军机坠毁39人遇难 军方称不排除敌人破坏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11-28 12:00:51 来源:华夏时报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伊朗军机坠毁39人死亡,空难不排除“敌人”破坏,革命卫队高级军官可能同机罹难

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麦赫拉巴德国际机场,工作人员在清理坠毁的军用飞机残骸

当地时间11月27日,伊朗一架军用飞机在首都
德黑兰坠毁,至少3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在空难中丧生,其中包括30多名革命卫队官兵。有消息称,失事飞机上有伊朗革命卫队的高级军官。

伊朗军方高级官员说,不排除此次空难由“敌人”蓄意破坏造成。

飞机坠毁跑道尽头

伊朗国家电视台宣读伊朗革命卫队的声明说,失事的“安东诺夫-74”型军用飞机属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直接领导的精锐部队——伊朗革命卫队。飞机当天计划飞往距离德黑兰以南约1000公里的南部城市设拉子执行军事任务,不料从德黑兰城西的麦赫拉巴德国际机场起飞后不久就失事坠毁。声明并未公布遇难者的名字和身份,不过有媒体报道说,机上的乘客包括革命卫队的高级军官。

乌克兰“安东诺夫-74”型飞机(资料图)

民航部门发言人说:“7点半的时候,飞机在跑道尽头坠毁。”

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援引伊朗民用航空组织发言人贾法尔扎德赫的话说,当地时间27日早晨7时30分(北京时间12时30分)左右,这架飞机起飞时坠毁在跑道尽头。

伊朗迈赫尔通讯社则报道说,飞机坠毁后燃起大火,多名遇难者尸体被烧得面目全非。空难发生后,目击者看到大批救护车向机场疾驶。安全人员在机场设立警戒线,禁止记者进入。

关于空难的伤亡人数,目前存在不同说法。伊朗革命卫队的声明说,空难造成包括30名革命卫队成员和6名机组人员在内的36人死亡,另有两人受伤。伤者已经被送往医院救治。

但是德黑兰警察部队指挥官伊斯坎达·默梅尼将军说,有3名伤者被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目前死亡人数已上升到39人。

伊朗警察阻止记者进入德黑兰麦赫拉巴德国际机场

“敌人已经包围了我们”

目前还不清楚造成此次空难的确切原因。伊朗革命卫队的声明说,已经组成一个特别小组对此次空难的原因展开调查。

默梅尼将军在接受伊朗媒体采访时说,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时出现“机械问题”,飞机失去控制,撞上障碍物后爆炸。

伊朗革命卫队司令叶海亚·拉希姆·萨法维说,不排除此次空难是人为破坏造成。

有消息称,失事飞机上有伊朗革命卫队的高级军官

萨法维说,伊朗刚刚进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目前又在为伊朗革命卫队下属准军事武装伊朗伊斯兰武装力量动员队举行庆祝活动,所以仇视伊朗的敌人很可能在这个时候制造事端。

“试图报复的敌人已经包围了我们,在我们内部也有一些伪君子。”萨法维说。

目前还不清楚萨法维所指的“敌人”到底是谁。路透社驻德黑兰记者帕里萨·哈菲兹说,伊朗政府经常用“伪君子”一词形容在伊朗国内活动的反政府武装。

空难频繁发生

近年来由于经济困难等原因,伊朗很多进口机型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养护措施,导致事故频繁发生。

去年12月,伊朗一架C-130军用运输机因机械故障,撞上德黑兰机场附近一座10层公寓楼后坠毁,造成机上和地面108人死亡。

今年1月8日,一架军用小型“猎鹰”喷气飞机因气候原因在伊西北部西阿塞拜疆省坠毁,包括几名高级军官在内的13人全部遇难。

3月8日,一架安东诺夫型运输机从德黑兰起飞后不久坠毁,所幸机上人员全部生还。

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前,伊朗采购的飞机主要是美国制造。

由于美国这些年来对伊朗实施贸易禁运,伊朗方面指责说,他们无法采购合适的飞机零部件,造成飞机零部件严重缺乏。(江玮)(来源:华夏时报)



“安东诺夫-74”型飞机 资料

 动力装置为2台洛塔列夫D-36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座舱正副驾驶员和飞行工程师,主货舱可运送32名乘客或24名伤员和一名护士。主要机载设备包括机头舱内装有导航和气象雷达,多普勒自动导航系统以及地图显示装置。安-74是安-72的发展型,总体布局和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其特点是带有雪橇的机轮可以在南北极的冰雪上全天候起降。

尺寸数据

翼展31.89米,机长8.75米,机翼面积98.53米2.主轮距4.09米,前主轮距8.68米。重量数据最大商载10,000千克,最大燃油重量13,2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6,50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70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550千米/小时,进场速度180千米/小时,使用升限10,700米,起飞滑跑距离930米,着陆滑跑距离465米,需要跑道最大长度1400~2150米,航程(l小时余油)4300千米(5000千克商载,最大燃油)。(C001)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印度首次成功试射反导导弹 射程250公里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