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完成裁军20万 | ·解放军高级将领参观日本陆上自卫队学校 |
·解放军飞行员的受油飞行技术超外军(图) | ·关注解放军2006年冬季士官选取工作(图) |
·解放军在东亚武装部队射击比赛中惨败(续 | ·解放军在东亚武装部队军用枪射击比赛中 |
·解放军成功研制“软管隐蔽侦察系统”(图 | ·外军专家:解放军学术研究论文数量世界 |
·独生子女官兵成为解放军新生代的支柱 | ·解放军特种运输机坠毁原因:结冰是空中 |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冷战后的几次实战经验告诉我们,‘减少纵深,加大横宽’才是中国军队变革的方向。”徐光裕解释说,减少纵深就是为了指挥的机动灵活,取消师一级编制,“至于陆、海、空三军编制体制改革不同,那是因为兵种作战的需要。”
“在新军事变革的驱使下,中国军队编制体制必须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实现军队规模小型化、结构合理化,部队编成一体化、模块化,指挥体制网络化、实时化,保障体制综合化、信息化等变化。”徐光裕分析认为,新编制调整在优化军队内部结构、增大高科技含量、加强综合集成建设、强化联合作战指挥功能、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对于我军正在组建“三军联合作战指挥部”一说,徐光裕回答说:“正在探讨。其实军区本身就是联合军兵种,比如南海舰队配合广州军区,东海舰队配合南京军区,北海舰队配合济南和北京军区,在战时这三个舰队都是可以互相配合,彼此照应的。只是此前各部门重复、繁杂、职能不分。”
新思维军事外交转折年
随着2005年8月18日中俄两国“和平使命-2005”首次联合军事演习的展开,中国军事外交迎来了它的转折年。
2005年1月,印度陆军参谋长维吉将军表示,印军将正式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到印度参加反恐联合军事演习;1月31日,中美首次国防部政策会议在北京举行。3月30日,韩国国防部部长尹光雄对中国展开为期四天的访问。韩国国防部部长表示,中韩两国的军事合作要“提升到美日的水平上”,并且提出愿与中国海空军开通军事热线;4月28日至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与美国国防部副部长费思,在华盛顿举行了中美第七次防务磋商。其间,熊光楷还分别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副国务卿伯恩斯等美国军政高级官员会谈,对两国和两军关系的良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中国军队与外军的联合军演次数逐年上升,演习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如从反恐到海上搜救、联合登山,从陆地到海上和高海拔地区等。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表明,中国国防现代化的目标和标准是国际性的,需要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开展传统安全领域的联合军演,对全面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威慑能力和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李大光教授认为,演习主要针对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等恶势力开展。无论是哪种性质的演习,它都是我军军事变革的大举措,“它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其它外交手段难以替代的,在2006年肯定还会展开。”
兵役制:履行义务到投笔从戎
“就大学生自身的层面来看,2005年的应征者远远超过了实际入伍人数。”国防大学第四大学生军训教研室主任陈依工的一番话,道出了大学生入伍参军的积极性。
大学生入伍将大大调整部队的文化结构,提高部队的整体素质,给军营增添活力,加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进程。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中征兵,有利于在征兵工作中好中选优,为我军输送高学历兵员,以改善我军的兵员素质结构,有利于科技强军。
陈依工认为,我国国防教育是从小学就开始抓起的,所以现在大学生国防意识都很强,“一些重点大学,比如清华和北大都有国防生,这些国防生在大学期间部队便对其进行跟踪培养,并适当地进行补助,而这些国防生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进到部队以后也都被分到技术岗位,以确保‘人尽其才’。”
“大学生入伍有两个层面,即履行义务和投笔从戎,前者是尽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后者则是大学生的理想与夙愿。”陈依工介绍说,有的大学生从小就有参军报国的志向,还有的是为了达到个人利益,应征入伍的大学生有许多优惠政策,“但总体来讲是积极向上的。”
-本刊记者/程海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军队后勤保障体系在2005年开始向三军大联勤保障跃进
军事后勤保障改革的任何点滴事件都贯穿了有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整体思路。始于2005年1月1日的军车换牌,将原“97式”军车号牌规定的7个范围减少为5个。而2005年5月官
作者: 责任编辑:亦风
下一篇更精彩:俄“宇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军用卫星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