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中科大校长朱清时:高考是我心中的痛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7-7-11 17:12:29  来源:新民周刊 

  这种方法的现实可能性很大,只是把每个学校的期末考试变成各地的统考,其实很容易做。

  记者:你认为自主招生的优劣何在?为何近来不少高校的自主招生都是小步在走,其诚信度也饱受质疑?

  朱清时:自主招生的优势是减轻学生负担,便于把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录取依据;自主招生的最大缺点是,如果没有诚信做后盾,就可能变成变相开后门,对大多数考生不公正,使高校招不到真正好的学生。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了有大量不可信的东西,比如有些中学给我们推荐优秀学生,说这个学生是前三名,实际上它只愿把中等成绩的学生免试推荐给我们,它的前十名都留下不推荐,让这些学生考高分,学校就露脸了。中学对大学的招生人员不说实话,后来我们就不敢再扩大自主招生了,其他学校面临的情况一样。

  记者:如果提升平时或面试成绩在

高考录取中的比重,是否会给一些特殊利益人士先开口子?有人就认为,这种移植自美国的考评体系难以突破中国现实的人情网络。

  朱清时:人情网络无法突破。就因为开后门,使得国际通行的靠平时成绩、面试、老师推荐的方式失效了,说到底是社会诚信问题。如果社会非常诚信,这些方法都可用,高考只占一部分,这样学生的压力就小了;现在就因为社会诚信度弱,必须通过统考才可靠。

  高考最大的优点是对所有人都公平。如果面试不诚信、走过场,如果老师的推荐不真实,结果就变成大规模的走后门,这比高考还糟糕。

  记者:高考招生过程腐败情况屡禁不止,作为校长,你是否遇到过类似情况?

  朱清时:现在这种事情经常发生,我作为校长、学者,还没有直接遇到很赤裸裸的事情,但常有人打招呼,我们接到这些电话非常为难。

  这些派到外边自主招生的老师很关键,现在我们学校纪委跟招生办想了个办法,随机抽签,买好火车卧铺票,抽出两个人,给他们票、马上就走。让主考官保密到最后一刻,这个措施可减轻这种现象,但不能保证没有后门。

  少年班几个学生

  有心理问题很自然

  记者:你认为中科大近年在高考改革中做了哪些有价值的探索?

  朱清时:少年班是我们高考改革中做的重要探索,1978年,我们的少年班招生就完全按改革模式在做,现在叫自主招生。我们到全国各省重点中学,按中学老师的推荐,面试、笔试这些天赋很高、平时成绩特别好、年纪小的学生,让他们提前参加高考,只要他们的分数达到重点线,我们就选50个录取。这是对高考做的一个重大改革。

  2003年左右,我们又按教育部给的指标,5%自主招生。现在我们又进行另外一些改革,招直读班,学生进中科大后本、硕、博连读;我们每年要到各地跟中学生见面、做报告,尽管中科大在安徽,但我们每年高考的录取还是全国最好的5所学校之一;我们从不扩招,每年都只招1800多人。

  记者:但媒体对少年班也有过争议与质疑,比如中科大少年班首批学员中,昔日大名鼎鼎的“神童”宁铂如今出家为僧、干政“自我封闭”、谢彦波“有心理问题”……你怎么看待有关少年班的这些争议?

  朱清时:少年班是一个试点,总体说,少年班绝大部分是成功的,所谓失败也要等待历史判断,比如宁铂出家为僧,谁说出家就是失败?李叔同不出家,中国文化史上就没有弘一大师。宁铂出家是他天性使然,宁铂一直较内向,他真心想过出家的修行生活。

  现在很难给干政跟谢彦波下结论,他们确实受到了极强的心理压力,全社会都把他们当作“神童”、“天才”。少年班有几个学生有心理问题很自然,这不是少年班的失败。其实我们1978年少年班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现在招的普通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还少一点。

  记者:你认为“少年班”以后还会办下去吗?

  朱清时:还会办!中国天资聪明的小孩很多,我们应该有各种不同模式来培养年轻人,少年班是多种模式中的一种,不应推广得太大,但应该允许它存在,让它作为天资聪明的小孩快速成长的一种选择。

  每个学校办少年班就不必要,当时几乎每个学校都跟着中科大办,事实上也是淘汰的结果,现在少年班成为中科大一个品牌,我们会坚持。

  高考之伤

  记者:在这种大氛围下,对一些以个体命运抗击高考的极端事件,譬如河南考生蒋多多就在高考卷上写下反高考言论,你如何看?

  朱清时:现在的孩子从小学时代就受到很大的精神压力,这是高考指挥棒造成的非常大的恶果。像我们学校,高考录取的新生中有10%到20%进校后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3页  1  2  3  4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高校收费不公示 学生可拒缴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