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人中惟一一个“平头百姓”,就是哲学系2004级硕士生高博。高博的竞选简历上,除了姓名年龄政治面貌及简短学历介绍外,再没有其他信息,候选人设想上也仅有八个字;“发扬民主,服务大众”,奖惩记录上是一个“无”字。
高博也落选了。
【选举成本节节高】
在北大,学生们传言说,竞选成功一名研会正主席,有人曾花到数万元。
北大第二体育馆地 下一层,为北京燕园东盛商贸有限公司所在地。在过去两个多月里,这家公司因各种学生社团、组织的选举活动获益匪浅。该公司经理表示,筹备选举宣传是关键。
这里列出的,是一部分选举宣传品的价格:0.9×1.2的展板70元;设计费80元;1000张传单800元;500个左右宣传小册子1500元;100个胸卡500元;皮封面的荣誉证书10余元;条幅每米13元。
在竞选人李银桂制作的带塑料柄和木制娃娃吊坠的压膜纸扇上,除了有他的竞选宣言“丙戌新政“外,一排小小的落款显得不太引人注目:俏江南全国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在其制作的使用咨询卡片上,“民以食为天”一栏集合了多家餐饮公司。一个叫“醉爱”的娱乐夜总会竟然也出现在卡片中,据消费过的人士介绍,该夜总会还价格不菲。
三年前,也是在研会选举期间,北京大学校园内所有的研究生宿舍都收到了一盆花,花盆上写有“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博士生部敬赠”的字样。
那是当年北大研会换届选举的一个插曲,主角是时任北大研究生会博士生部部长的宫华。本刊此前报道,光在北大校园内的所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宿舍,总数大约在1000间以上,而每盆花的价值在5至10元之间。
但今天提起这位候选人,与北大研会经常合作的一家公司非常气愤:“为了竞选,她欠了一屁股债,至今还欠我们公司1万多元呢。”
对于研会选举越来越“贵”的趋势,蔡定剑教授感到不安。他说,高校研究生会这样的组织,本来是个为学生服务的机构,不应该有太大的利益因素掺入。而在国外的一些高校学生会选举,实际都是由校方来提供选举费用,候选人的花费也必须在这笔经费的额度之内。越来越昂贵的选举费用,将社会上的因素掺入校园的同时,也将使一部分家境贫寒的学生候选人无力竞选,影响了选举的公正。
2005年,每位候选人均签署了一份《候选人竞选诚信公约》,承诺在竞选过程中不请客吃饭,不做违反选举纪律的事,这是多年来的第一次。但并未见到收敛的效果。
今年选举,有候选人就说:“仅凭在台上慷慨激昂的演说,背后不做工作,一点用都没有!”这背后的工作,按照一位候选人的话说,就是“买礼物、一轮一轮地请客吃饭、出去玩”。 而一位知情人透露,有一候选人曾请了70多位代表去K歌。
【“竞选联盟”的力量】
为了公正和效率起见,两轮选举一天内完成。
令人奇怪的是,第二轮投票,选举研会主席时,7位候选人,只有2位参选;第一轮投票得票率最高的两位候选人,第二轮都没有参加;投票结果更是呈现一边倒的现象:42票对7票。
有人分析这种现象时,称是“竞选联盟”在起作用。即候选人中,“实力强”的“选正”者拉几个“实力弱”的“选副”者。如果联盟出现中途破裂,比如感觉到对方在和自己直接竞争,就会马上反戈一击。
一位圈内人评价说,此次竞选主席的两位候选人中的一位,继承了上届研会一位实力人士的支持力量,所以两位候选人“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挫败之后,李因亮的QQ签名改成了:“一百年沧桑,滴在红尘,酿成精魂;三千里风云,击破沧海,便是逍遥!”
知情人士透露,在上届选举中“意外落马”的前任研会副主席汤杰,将其所有人脉无一保留地附加给了唐亚刚。
【被现实改变的校园民主】
从表面上看,北大研究生会仅仅是该校上百个学生组织中的一个。然而,在研会的正式选举那天,主席台上除了北大第二十二次研究生代表大会秘书长王浩雷外,北京大学副校长林建华和清华、北航、上海交大等全国20多所著名高校的代表都出现在嘉宾席上。此外,还有全国学联执行主席,北京市学联主席,清华大学研会主席的列席。
北大校团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学生的事情应该让学生自己做,外界不应该干扰。他拒绝向本刊表示对此次选举发表其他看法。
蔡定剑教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认为,对于一个校内的服务性社团来说,北大研会的选举未免动静太大了,“研会应该只是一个服务性的公益机构,除非这里还有其他的利益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