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教育>>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网友对话教育局:给老师的钱都去哪了?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6-22 16:08:21 来源:网易综合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83.238.44.*
    1300是这样来的:(4500补贴+1020节资+1200双薪)/12=560,加这次所谓的800元,一共1360,800元则是这样来的,政府曾经模查各校创收能力,平均到各校就是500~600,哈哈,全部上缴,又解决了一大部分,剩下300才真正是所谓的“加薪”,因此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何真正到手的也就是300左右了。

二,质疑:
我们的钱去哪了?

海珠区教育局表示,今年海珠区投入近亿元用于改善区属一万多教师待遇,平均每人近千元。而广大网友却认为到手的不过300元。其实都没有错,政府的确投入巨资提高老师收入,而一线老师到手的着实也不多。那么,这些钱都去哪了?

网易网友 发表ip:59.42.210.* |
    这次分配存在的最大问题,它只为职位高的人服务!无论教代会如何争取,无论怎样分点数,1:2.3的比例就注定了70%一线老师都要从自己的480里面掏钱出来给校长、行政!

59.42.135.*§
   二次分配实质上是按官职、按岗位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每一间学校的分配方案都相差无几,校长与一线教师中拿最少钱的相差都最少在400多元以上,级、科组长以上的才能拿到480元以上,其他的一线教师(哪怕你工作已二、三十年或快退休)都只能拿350元至420元左右。

222.200.237.*
    原东山区省级校长先拿校长津贴1000-800元,再拿在校补贴200元,在二次分配中最高可得“450*2.3”的奖金,而一般教师最低得360元,即有180元补助给其他人员。这“最高”与“最低”相差了1690元。

222.6.81.*
    同福路某小学待定分配方案是这样的:
    校长、书记 2.4
    副校长 2.1
    主任 1.8
    副主任、总辅导员 1.7
    级科组长、副辅导员 1.5
    班主任、小高 1.3
    副班主任、小高以下 1.1
    教辅人员 1

124.29.10.*
    我初中二级教师,要求18节(45分钟算,课外活动不计在内)一周满工作量。我计算我所得系基本工资1600+500(我所按照职称及年限变动量)=2100。连市职工平均水平都达不到。校长的变动量为1760,副校长变动量为1520。就连图书馆管理员、课程编排办公人员也拿变动量600。我是个教师连一个学校职工的工作都不如!

222.16.81.*
    岗位津贴的分配最多的960, 最少的380, 相差570, 太悬殊了。 很多为教育事业贡献了多年的老教师才418, 连平均数480都不到。

三,罪魁:加辛事件突显教育不公

222.16.81.*
    教师任课比校长主任多几倍,有的校长甚至没有任课。都说校长责任大,压力大,其实校长主任们到全国各地去开会、学习、旅游的机会更多享受更多。教师的责任和压力比校长更大,成绩上不去,面对社会家长等压力最后责任和压力是教师,下岗的也是教师。但是校长主任拿的钱却比教师多几倍的钱,这到底是"按劳分配"还是按"逸"分配?

网友:希望 
    像我们学校,校长本来就有校长补贴,再加上奖金一直都按1:1.5的比例领取,老师的劳务所得(中午看仔、托管、提高班)校长和行政们不用做就就能领取老师的平均数。

218.20.201.* 
    我们学校的行政一个星期4节课,然后每月比我们一线老师多出2000多元的工资。

222.16.81.* 
    中层干部们最“多劳”最“多责”?奋斗在第一战线的广大老师们不“多责”?他们要对几十个上百个学生负责,为他们的安全负责、对他们的学业成绩负责、还要面对学生的恶言恶语低声下气,对家长的投诉负责。中层干部有那么多责任吗?有那么容易受气吗?有那么容易受投诉吗?

219.136.186.* 
    今天我们在办公室讨论这个问题,发现我们办公室里四个老师就有三个是只能拿1.1的,而我们三个人的情况是这样的:  
    数学老师:担任四年级两个班,五年级一个班的教学,兼副班主任,负责三个班的早读,一天的午休管理,五天的早餐管理分发,一星期15节数学课,三节课后托管班,两节兴趣小组活动课,每天要批改三个班的作业本,要花费大概两到三节课,还要辅导三个班的中下生,班上有什么事,不管你是不是这个班的副班主任,都要去管。还有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一次的科组教研。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高考查分免费是对人民的恩赐?
下一篇文章农村教育:娃娃越来越少,教师越来越老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