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天的到来,不仅气温在逐步攀升,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也已经进入招生择校的季节。对于越来越多的办学形式,很多家长都拿不准,最大的疑问可能就是应该把孩子送到公立名校还是送到能提供更具有个性化服务特色的民办学校了。虽然民办中小学与公办学校比较学费价格没有任何优势,但是民办学校真正最闪光的亮点在于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当宽泛丰富的“选择”空间和余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本专刊将给您提供更广泛的参照系——
●特色中小学使家长的教育理想成真
作为民办中小学丰富的教育形式和理念,与公办学校比较单一的办学模式相比,首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而且,随着教育的发展,一些国外的教育形式以及不适宜普遍推广的教育形式也能在民办中小学得到实现。更重要的是,当这些教育形式成为可能后,也势必将与具有这样教育理想的家长形成共鸣。
青苗国际学校总校长施华介绍说,根据目前的情况,形成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倒流”现象,不少公立学校的学生被转到民办学校,而这种现象很有代表性。像他们这样的国际学校收费是比公立学校高很多的,那么为什么这些家长愿意给孩子转学呢?经过和一些家长的交流发现,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家长不欣赏公立学校的教育形式,比如家长说在公立学校上课的时候,孩子必须规规矩矩听老师讲课,一坐就是几十分钟,因此家长认为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但学习效果不好,甚至这么长时间的端坐对孩子的发育都有影响。而民办学校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到一半,有孩子就会冲上讲台要求自己讲,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自觉“退位”了,讲着讲着别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意见要提出,马上课堂就变成了一种自然的讨论式上课。这样的教学形式现在备受家长的推崇,因此他们甚至不惜让孩子从公办学校转学,由此可见,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对家长和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
建华实验小学校长刘桂林表示,家长对于学校教育形式的认可,就是选择学校的重要考察参数,有的时候甚至可以像品牌忠诚度一样。像建华小学是依托十一学校兴办的一所民办小学,学校的教育形式和理念基本秉承了十一学校,这就使很多认同十一学校的家长(其中很多家长自己就是十一学校的毕业生),甘愿选择民办性质的建华小学而不是公办小学。
私立汇佳学校招办主任张延芳说,现在孩子家长不少都是海归派,他们选择学校就是为了不让孩子走他们小时候应试教育的道路,他们比较欣赏的教育形式是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为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营造一个环境,所以很多家长是奔着这个目标来的。私立树人学校书记陈仲华则认为,民办学校坚持的是个性化教育,或者是“因材施教”、“个性化服务”,所以选择民办学校的学生都会有一些特殊的需要。比如学校提出的办学目标是“有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又有现代文明素质的人”,因此学校的教育形式中很重视传统文化和国学教育,并没有做宣传就得到不少家长的“垂青”。从实际情况看,这些学生的家长普遍都是来自高级知识分子和科研、文化工作者的家庭,他们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使他们把有这样特色教育形式的民办学校作为选择对象。
●特色中小学师资要过家长的“信任关”
由于民办中小学与公办学校比较,师资的选拔和任用有充裕的空间和自主权,所以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既可以是完全由专家组成的名师团队,也可以是朝气十足全盘年轻化的青年军,还可以是清一色的洋外教。但无论这个师资怎样组合,最终的选择权利还是掌握在家长和学生的手中。
精诚实验小学董事长王国欣认为,民办学校在师资的整合和调配上表现出的灵活性,是公办学校所不具备的。现在家长和学生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以往的要求是学校要有一个各个学科都很强大的师资团队,民办学校的师资是通过自主聘用的,因此和公办学校比较完全可以打破学校的禁锢,在全国最大的范围内,组织聘用优秀的师资团队。而且目前家长出现了新的教育要求,不少家长不仅只是在学业上对师资有要求,还希望老师能够在生活上比较细致周到地照顾好学生。因此民办学校针对这个要求,把承担传统的生活职能的生活教师的职能扩大为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品行、思想变化等日常点滴的所谓全天候教育的“妈妈”。而这样的师资变化要求是公办学校力所不能及的。私立汇才学校留美博士侯昕提到,汇才11年的发展,现在聘有特级、高级教师160名,仅以这个标准衡量是任何公办学校都达不到的师资水平,而这恰恰也是各个民办学校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