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经磨难,47年间结下深厚情感
被领回家不久,这位日本伤兵突然患了偏瘫,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孙邦俊夫妇四处筹钱给他治病,白天端吃端喝,夜间擦屎接尿。经过8个多月精心照料,小门奇迹般地康复了,孙家却欠下几百元债务。对当时的一户农民而言,这笔债务近乎天文数字。
上世纪60年代初,一场巨大的 饥荒席卷中原大地。与孙邦俊同住一院的哥嫂因饥饿过度,患了浮肿病先后死去。而这个异国他乡的日本兵,却靠着孙家大小挖回的野菜,拾回的山果,幸运地活了下来……
1961年秋,孙保杰就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南召师专,可当招生政审人员得知孙家还“藏”着个日本伤兵,便认定孙保杰“政治上不可靠”,不能为人师表。他的读书梦因之破碎了。
到了结婚年龄,竟没有姑娘愿意嫁给孙家,一直等到同龄的小伙子们都抱上了孩子,才有一位甘愿和他一起受苦的山村姑娘王成香和孙保杰成了亲。王成香过了门,和丈夫一道,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操持家务、赡养日本伤兵的义务。
有一年,日本伤兵患关节炎,再次卧床不起。生活已非常拮据的孙保杰找了七八家凑了15元钱,把小门送进医院,直到钱花光了,仅存的粮食也卖光了,实在交不出住院费了,才把小门拉回家。妻子和孙保杰四处找偏方、挖草药为小门治病。一年后,日本伤兵终于再次站立起来。
至诚感天,“阵亡”日本伤兵回到故国
1964年,孙邦俊身患绝症,弥留之际,多次嘱咐儿子保杰和孙子碌峰:“我过世以后,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位日本大叔,人都有父母、兄弟、姐妹,他要是好好的,哪能不想家?家里人又咋能不想他哩?日后有机会,你们要想办法替他找到日本的亲人,叫他们一家子团聚。”
帮助“老日”找到亲人回国,是孙邦俊的遗愿,也成了孙保杰铭记在心的“大事”。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两国交往频繁,孙保杰多次向当地政府、中国红十字会等部门投书。8年来,单是他寄出的信,就有100多封。
1991年,一个日本友好访问团回国后,把“小门野郎”的照片带回东京,刊登了出来,日本伤兵寻找亲人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1992年,日本一个访华团来到南阳,锲而不舍的孙保杰领着“小门野郎”去见访华团成员。当两人出现在访华团面前时,一位叫津田康道的原侵华日军老兵神情激动:“石田东四郎!”津田惊呼着抱住小门兴奋异常,“小门野郎”却呆呆地望着对方毫无反应……
津田回国后,找到石田东四郎的弟弟石田小十郎,告诉他失散多年的哥哥还活着。小十郎根本不信“阵亡”的哥哥还在。而津田是当年东四郎的上司,不可能认错其下属。于是,将信将疑的小十郎派人到中国采集了“小门野郎”的血样带回国。科学鉴定证明,流落中国农家的日本伤兵,果真是“阵亡”半个世纪的哥哥!
至此,当年日本伤兵的真实身份之谜被揭开:日本伤兵真名石田东四郎,秋田县增田町人,1937年毕业于东京农学院,1942年入伍,后到中国参战。1993年6月,石田小十郎赴中国与哥哥见面,并由孙保杰亲自送石田东四郎回国。日本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中国孙氏父子收养遗留中国的日本伤兵,历经艰辛为其寻找日本亲人的传奇故事。
情在继续,河南农民的博爱感动东瀛
曾经跟随着舅舅去过日本的王中科向记者回忆说,在日本,孙保杰受到空前的欢迎和礼遇,几乎每天都有团体、个人邀请他做客。一天,孙保杰应邀到一个城市去观光,火车上,当旅客们得知他就是收养日本伤兵的中国农民时,全车厢的人纷纷起立向孙保杰鞠躬致谢。秋田县县长会见孙保杰时,特意对当年日军侵华战争罪行表示忏悔和谢罪,对中国人收养东四郎深表感谢。
中国农民的博爱之心深深感动了东瀛,为了感谢中国农民对日本伤兵的无私救助,日本增田町村民与太山庙镇结为对子。利于增田町自身是日本苹果产地的优势,捐赠600万日元,在南召县建起了种植药草、柿子、苹果的“中日友好太增植物园”。
1998年6月以来,由日方提供全部经费,先后为太山庙镇所在的南阳市培养了数批赴日研修生,促进了中日民间交往、感情交流。
1998年8月,日本友人中进毅为孙邦俊一家收养日本伤兵的事迹所感动,捐资为东四郎生活过的梁沟村兴建了日中友好小学,以表达对中国南召农民的崇敬和谢意。
中国农家收养日本伤兵47年的故事,也成了中日两国人民渴望世代友好的“政府符号”。以中国老百姓收养日本伤兵真实故事为素材的电视连续剧《惊世情缘》拍摄完毕,江泽民主席访日期间,日方在电视台隆重播放此片。充满人道和博爱的感人故事让众多日本国民流下热泪,对深受战争伤害的中国老百姓以德报怨的宽广胸怀钦敬不已,许多当年侵华日军老兵包括右翼分子也深受震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