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公立医院不应该赢利。”
北京市海淀区决定,假如这家不赚钱的公立医院运转顺利,海淀区还将按照这个新模式,开两家新的公立医院,这两家医院也将对外来务工人员和低收入人群敞开大门。
海淀区公立惠民医院面对的外来务工人员和低收入人群中,大部分都是农民,而卫生部统计,农民中应住院而没有住院 的占30.3%,其中70%是由于经济困难;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比例为45.8%,其中38.2%也是由于经济困难,农民未就诊率、未住院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小葛已经进入了癌症晚期,医生说,他只剩下半年时间了,他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看病难并不是单一的问题
医院和社会都无法给身患白血病的葛明艳提供他最需要的救助,他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能够治疗白血病的医院不能提供救助,而能够提供救助的医院又治不了白血病,那么,小葛的求医之路还会出现转机吗?
路上的小区是小葛曾在那里很多户人家里打工的地方,当时她带病工作,直到皮肤上出现了大面积的水疱和溃烂,小葛才辞了工,她觉得自己快要不行了。
葛明艳:“大到就像黄豆那么大一颗一颗的,然后就到医院去,那个医院就给我检查了,检查以后就用那个什么夹子夹的,一个一个的就把那个,那起了一个泡,把那一整个肉皮都给夹掉。”
小葛浑身都已经长满了这种水疱,一位大夫看到小葛家庭情况困难,就只开了一张200元钱的收费单,但这张单子并没能让小葛把病看完。
葛明艳:“他就说你这个下次还得来,这次不能给你夹完,他说这医生开的费用不够,说才200元钱,你这个太多了,不行。”
听到医生的答复,小葛赶紧离开了医院,回家的途中小葛买了夹眉毛的镊子,然后又买了一瓶酒精,回家让小周当起了大夫。
葛明艳:“我都听见他给我夹得嘣的一声,夹得嘣的一声,有时候都没夹下来呢,不跟那个整块皮夹下来,又不行。”
周洪:“前胸后背全是那个血呀,我一个一个把泡,用那夹子一直把它拽下来,夹破,血满身都是。”
由于小葛止血比一般人要慢很多,这种伤口处理本来就应该交给专业的大夫,不忍下手的小周决定带着小葛去新开张的上地医院了解情况,在这家惠民医院的门诊部,小周注意到所有来看病的门诊费用都不超过70元,远远低于其他海淀区的医院,由于小葛需要做血常规检查,小周最关心的就是这项检查的费用。
周洪:“请问一下你这里能做那个血型的分类吗?”
这价格的确比别的医院要便宜。
于小千也在这个早上来来到上地医院,上地医院的建设仍在继续,医院的硬件设施基本上都属于需要政府来保障的,这个早上于小千就是来解决电的增容问题。
韩院长:“夏天来了,电不够了。”
上地医院才开张四个月,电就不够用了,因为来这家医院的病人越来越多,很多是从海淀区著名医院转来的,人气最旺的是妇产科,医院直接打出为流动人口提供分娩服务的招牌,有的项目要便宜1000元,短短四个月,这家新生的公立医院接生数量就跃居海淀区第二名。
上地医院院长王玲来自于海淀区一家著名医院,一开始她还有些担心,不从患者身上赚钱,医院的运转能否正常,现在她放心了。
王院长:“这家惠民医院还只是二级医院,葛明艳的白血病这样的大病,还没有能力救治,但于主任告诉我们,以后中国的三级医院当中也会开始有惠民医院或者是平价床位,公共财政将会在低收入人群看病上投入更多。”
于小千:“你作为一个国民,你不管要做什么,你要有一个生存基础就是健康,所以从这个,提供一个健康,那么是一个国家,一个主要的对国民的一个保障。”
从小葛看病的这段经历中,看到她曾经求助过慈善、保险还有医疗机构,但是,都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于小千也告诉记者,光靠其中任何一家都解决不了看病难的问题,只有三条线共同努力,才能编织成一张覆盖全社会的健康保障网。
主编:梁军
记者:吴海蔓
摄像:欧阳秉辉(C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