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平住的猪圈房大概有四五平方米,气味很难闻,有很多蚊子、苍蝇,但她很体谅父母。
■对话动机
四川崇州的17岁农村女孩余平,突然之间成为名人。
一些媒体报道,她在猪圈房里生活学习14年,称之为现代版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她的故事引起争议,有人认为余平这种精神值得鼓励和学习;也有人认为,“自我磨炼是否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体现,值得商榷”;还有一部分人怀疑这个事件的真实性,认为是炒作……本报记者对她进行了电话采访。
■对话人物
余平,一名刚刚升入高中的四川农村女孩。
为何她与猪为伴14年?
如果有好房子谁愿住猪圈房呢
新京报:有媒体报道你是现代版越王勾践,在猪圈房里励志学习,是这么回事吗?
余平(以下简称“余”):有记者问我知道越王勾践吗?知道卧薪尝胆吗?我说知道,结果在报道中就把我写成了现代版的越王勾践,他们没有理解我的意思。父母年纪大了,家里又穷,他们不能像其他孩子的父母那样,给我提供好的条件,但我不能抱怨他们,我也只能在艰苦的环境里励志,鼓励自己好好读书,如果有好房子,谁愿意住在猪圈房里呢?
新京报:你家里的经济状况怎么样?
余:我的父亲54岁,母亲43岁,家里只有一亩地,主要种水稻和油菜。父母现在每天在乡镇上替人杀鸡赚钱,杀一只鸡赚一块钱,一天大概能赚11、12块左右。
母亲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心脏不好,以前在附近的酒厂做装酒工,因为心肌缺血就做不下去了。父亲以前也在砖厂打工,做很重的体力活,现在他年纪大了,个头又小,这种体力活做不下来了。
地里种的水稻还不够我们家一年吃的,所以种地赚不到钱。父母每天杀鸡赚的钱也不够维持日常的生活,家里养的猪可以有一些收入,我从小学到现在,每年的学费都是靠卖猪换来的。
新京报:你可以跟你奶奶一起住啊,为什么还坚持住在猪圈房里?
余:我3岁的时候住进了猪圈房,一方面是家里没有房子住,另外是父母想让我一个人祝我8岁的时候跟奶奶住过半年,因为晚上做作业怕影响奶奶休息,住了半年我就搬回猪圈房了。
新京报:你的亲戚难道就没有想过办法给你提供一间房子?
余:以前爷爷的房子有六七间,后来分家后,我的小叔叔一家住在里面,奶奶跟小叔叔祝谁想得到那些房子谁就得照顾奶奶,如果单独给我一间用也不太好,他们没有提过,我也不太愿意,叔叔毕竟是叔叔。
别的亲戚没有提出过帮忙,我也理解,农村的经济条件都不好,别人也帮不到。
新京报:你每天在猪圈房里呆多久?很多人不相信你已经呆在里面14年。
余:一般是晚上8点后去学习、休息,早上5点走。不相信没关系,他们过得太优越了。
新京报:你一个人住在里面害怕吗?
余:开始有点害怕,后来就不怕了。夏天我一般是在院里学习,天黑了再去猪圈房学习,冬天就只好点灯,是一盏40瓦的灯。
是不是父母不爱她?
父母曾经提出要和我换住猪圈房
新京报:村里的人都知道你住猪圈房里吗?
余:都知道,开始有人说三道四的,说我父母虐待我,有些闲言碎语,我听了心里很难受。他们说我父母因为我是女儿,不是儿子,所以让我住猪圈房里,我很讨厌他们这么说,因为我知道我的父母是爱我的。
父母曾经提出要跟我换,他们来住猪圈房,让我去住他们的房间,我不同意,他们年纪大了,要吃苦还是应该我来吃苦。
新京报:你的父母怎么看你这么多年住在猪圈房里?
余:他们很内疚,别人的父母都可以给孩子提供好一点的条件,而他们却做不到。
我父亲经常说,“我对不起你,这辈子对不起你,让你的童年这么苦,整天跟猪做伴。”我母亲也常说没有照顾好我,他们每天都早出晚归,但是很少让我干活,只要有时间就让我读书。
新京报:17的女孩子住在这样的地方,你自己有没有觉得面子上过不去?
余:我没有太多的想法,我不太爱美,喜欢看书,我的同学有的去染发,我没有想过这些。
我睡觉、读书都在猪圈房里,那个地方大概有四五平方米的样子,气味很难闻,现在晚上还有很多蚊子、苍蝇,确实很难受。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注重物质方面的享受,但我偏偏就不是这样的孩子,我很体谅我的父母。
她的经历是否可信?
老师带记者来是好心想帮助我的
新京报:有人说你说谎?
余:没有我这种经历的人可能很难理解我,如果你有我这样的经历,可能也会像我这样。有人说我说谎、掩盖虚荣心,我真的没有。我的父母很不容易,我应该从小树立一个好的志向,通过读书努力改善自己和父母的生活,和父母有难同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