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清华博士后提水价听证遭拒 三告北

清华博士后提水价听证遭拒 三告北京发改委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6-23 15:30:15 来源:华夏时报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6月15日,记者在位于北京北三环联想桥附近的一栋住宅楼里,见到了41岁的安逢龙,他像大多数科学家一样——不修边幅、思维缜密,他有股敢说敢干的劲头。

华夏时报:供水设施使用费不在政府价格听证目录之列,你为什么还要状告发改委?

安逢龙:《价格法》第23条
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供水设施使用费虽然不在政府价格听证目录之列,但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应当就此制定价格。华夏时报:你为什么会就同一问题屡次状告发改委?

安逢龙:打官司不是目的,打赢官司也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发改委制定相关价格,同时,以此引起公众的关注,让大家都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华夏时报:你将来要把你的技术向华北地区推广?前景如何?

安逢龙:国家只要给我政策,当年就要向华北进军,五年之内解决华北地区缺水危机。我相信今年年内国家就会出台相关政策,最多超不过明年。

华夏时报:你现在最大的担心是什么?

安逢龙:我担心政府收购我的技术,不过到那时我能理解。

各方说法

企业有权收集雨水上市买卖

安逢龙的雨水处理技术是否可行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高级工程师杨爱民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我国法律,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所有权归国家,但是这其中并不包括雨水。杨爱民认为,如果企业将雨水收集起来,至少可获得使用权,有了使用权就可以去上市买卖,从而获得收益。

有专家指出,雨水在未被人所控制之前一般不存在权利归属的问题,进入特定领域,因其分布,就可能归国有或集体、公民、企业所有。经过处理进入地下的这部分雨水,不是特定物,而其受益者也是不特定的多数群体,很难认定产权。

尽管进入地下的这部分雨水,很难认定产权。但安逢龙设想的开发模式,受到了有关人士的关注。一些人士认为,这种模式更类似政府投资的公用设施,如果他的技术和方案可行,可以由政府来出面购买。目前上海等地比较完善的污水处理和开发模式,就是吸引各种投资主体投资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污水,处理完毕就由政府收购,或者用比较低的价格(包含政府补贴)销售给洗车等行业使用。

有关专家指出,雨水收集仅靠政府提倡远远不够,除了挖蓄水池、铺下渗砖外,还应该有大规模、产业化的运作,这就需要政府制定有关政策,鼓励高科技企业开发雨水利用技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雨水收集利用,让它成为一件有钱可赚的产业。

该项目可行性仍需要论证

“直接收集雨水自用或者买卖都没问题,但是要大量收集、处理后注入地下,这部分水的使用者难于确定,而且水价通常都是综合性的,需要综合性政策来解决。”水利部水资源司规划处处长颜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颜勇告诉记者,安逢龙曾经找过他,他对安逢龙发明的雨水变成地下水回灌地下的技术非常感兴趣,但他当时向安逢龙提出的几个问题,安逢龙没有明确回答。他记得其中三个问题是:怎么能把雨水注入到地下水库而不影响环境?雨水回灌地下的占地成本多大,是否合算?如何公平公正地证明这些水是你的产品?

颜勇认为,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搞的便道铺下渗砖、增加下凹式绿地、建设雨水回灌井也是行之有效的雨水利用办法,尤其是雨水回灌井建设和安逢龙的做法相似,不过安逢龙的办法是直接大量地回灌到地底,而现在搞的是少量收集后让其慢慢渗透。

颜勇还说,专利技术只是证明别人没有这一技术,专利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他建议安逢龙自己请有关专家论证一下这一技术项目的民间运作可行性,包括政策和法律空间、运行成本和收益等等。另外,安逢龙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泛宣传他的技术专利,让社会来认可它。如果这一技术确实实用,效率和效益都不错,可以由政府来推广。

⊙本报记者李国生/文成江/摄影   (C001)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3页  1  2  3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高考生估出高分 贫穷父亲称对不起儿子自杀
下一篇文章为找工作做准备 大学生暑期忙学职业技能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