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4:春晚
戴娆:
我觉得春节晚会对我们那批歌手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让全国观众最快认识和知道我们的最好途径,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之前的很多歌手都是这样的。所以那时候我们这些艺人啊很想能上这样的节目,唱片公司也希望能把艺人推上这个渠道,当时甚至4、5个艺人一起唱一首歌都愿意去露那个面,不是自己的歌也可以去唱。后来中央台也允许艺人自己唱一些自己的歌,并不一 定要唱规定的曲目了,我们也可以唱一些自己的成名曲。其实这是对流行音乐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的,因为中央台是媒体老大嘛,它给的机会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推动浪潮,甚至引起了流行音乐的推动。而且也给了唱片公司很大的鼓舞,为了能上春晚,就会更加努力的做好音乐。所以我觉得春晚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影响事件吧。
胡海泉:
那会儿是流行歌曲都是从春晚出来的,没有别的渠道,因为那会娱乐实在是太少了,一个两小时的晚会,在一年会重放无数次,只是因为提供的产品太少。
关键词5:青歌赛
毛宁:
是啊,那个年头这是所有歌手都梦寐以求的事,因为青歌赛在当时是中国最权威的比赛了,因为那个时候如果能在青歌赛中获奖,就能为你解决很多问题,包括名气啊,地位啊。我是1992年代表广东参加的第五届,当时是第二名,那年山东的江涛是第一名,孙悦 也代表辽宁参加了那届比赛,是三等奖。
(那年头,比赛成了歌手出道的最主要途径了。青歌赛之后,还有些其他比赛出来,也有一些由唱片公司专门选择自己歌手比赛开始引起了很多有志此行的歌手的注意,譬如1993年举行的“英皇金融杯”青年歌手大奖赛。) 戴娆:
戴军曾说我们当时参赛像婚纱秀。其实当时只有名歌手才会穿那种把泡泡裙,可是我就有那种泡泡裙情节,然后我就去婚纱店租了一个,因为我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结尾的动作,就是原地转一圈,然后蹲在舞台上,这样裙子就铺满舞台,我觉得那样特别美,然后我就像只有那个裙子才会显出那种效果,所以我就借了那个裙子,当时特别贵,然后我借完了,有一次是北京赛区的决赛,要上场宣布谁进决赛的时候,一个音像师从我身边过,他特别着急,当时就把我的裙子的弄破了,腿当时就漏在外面了,然后颁奖我都是拎着那块裙子上去的,特别尴尬,后来回家缝好了还回去,我还赔了好几千块钱呢。
关键词6:跑场
(通过春晚或者青歌赛出来的歌手有了名气,就可以去走穴了,还有更多还没能出来的歌手怎么办呢?就只能去唱酒吧,唱夜总会,甚至是唱饭市。国内中生代的歌手大多都有这样的经历。而现在尚未成名的歌手,依然以此为他们的主要生存方式。
这里我们借用戴军的自传《戴头戴脑――戴军从艺十年》中的一段对话。)
潘劲东:那时侯在深圳做歌手真不容易,在舞台上要和客人交流、搞气氛,下了台又要忙着赶下一场。白天要和乐队一起练歌,还要跟香港老师学跳现代舞,晚上又要骑自行车跑几个场。那个辛苦啊,现在的那里知道!而且那个时候也没听说有谁“傍大款”的。
陈明 :每天收工后,几乎所有的乐队歌手都在“湖贝”吃夜宵,聊天讲笑话,说歌厅里的趣事。哎,那份快乐啊,我们现在都十分留念呐。
戴军:陈明,我还记得第一次见你时你的样子。你化了一个特浓的妆,红色的大波浪披肩长发,眉眼之间是金色的妆,有点像六小龄童;穿的演出服非常像婚纱,外面罩上一件大衣服,在夜色中把车骑得那叫一个快啊!——飒爽英姿,绝对就是一现代版的穆桂英。 陈明:你也别说我,那时侯谁都是骑个自行车满街跑的。我记得最早的时候我们歌手每场才拿三十元钱,如果坐的士跑场,深圳消费那么高,真是交房租的钱都没有了。
戴军:白天谁也见不到谁,一到晚上这帮歌星、舞蹈艺员个个都成了“飞车党”,大哥招呼就擦身而过,何等潇洒!为了要跑场赶时间,骑车逆行、上人行道、闯红灯,个个车技都忒好。有一回,黄格选因为赶时间实在太紧张了,闯红灯时看到马路中间有个警察,情急之下,拿出十块钱往警察手里一塞,还没等对方反应过来就冲过去了!
潘劲东(大笑):真看不出来黄格选还有这么神勇的时候呢。
陈明:其实想起来初到深圳时,大家都挺难的。我记得好几个早期歌手,年纪都挺大的,家里有丈夫、孩子,一个人跑到深圳来唱歌,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而且到深圳后,发现什么都跟以前的在团里时不一样了,然后唱美声的改唱民歌,唱民歌的改唱通俗;一些歌唱家去唱“饭市”——人家吃饭你唱歌;还要学人说广东话、学人跳舞,什么都得从头学,多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