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婚姻能换来生活的保障吗?
我们的父母生于民革时代,震荡的社会环境,中国香港城乡之间的贫富差异,使他们对于”安居乐业”有一套更深刻的体会。对爸妈来说,能成为女儿的伴侣,最实在的标准就是要有自己的物业,有稳定的职业,能为自己的女儿和未来的孙子提供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因为父母也相信这不竟是华人女性在没有太多更好选择下,比较适合未来在地球生存的一条。然而这种人生取向,是受过大学教育,在世界500强的外企工作的你所追求的生活吗?
五、婚姻 =“文章是自己的好,妻子是别人的好”?
相信这样一个故事对你我都不陌生:他和太太本来是青梅竹马,也是受过教育的人,恋爱时经常以文字书本作交流,可是后来家里有孩子,他在外为口奔驰,无睱再写诗,太太在内顾了孩子也看不了书,大家的生活失去了共同语言,太太并不理解他在外的工作,而家庭生活也协调不了彼此的步伐,他对这种生活也愈来愈乏了,想离开太太和儿子,重新生活。如果这时有一位异性能和他聊聊文学、谈谈梦想,勾起他的青葱回忆,后续会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