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在微博上表示:“80后已是今日社会的主流。中国正被他们改变。他们独特又有个性。而李娜正是他们的标志性人物。希望我能拍好她。”陈导的这种表态和切入点,在让我们对新片更加期待的同时,也产生了些许疑虑。
首先,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部“活人传记片”,它与《林肯》《铁娘子》《乔布斯》《曼德拉》《梅兰芳》都不同,主人公在世对导演的创作来说可谓是一把双刃剑。李娜本人以“创意顾问”的身份直接介入本片的创作工作,一方面肯定可以为导演提供更多鲜活生动的素材,尤其是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但是另一方面又一定会在客观上限制导演的二度创作和整体构思——难免会陷入一种对着当事人讲八卦的尴尬境地。
主人公在世并参与创作不但会影响导演的价值判断和角度选择,还会无形中限制他的观点表达——碍于情面,很难使导演对人物的整体框架进行一个全知全能的把握。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可能会使人物塑造流于表面,演化为简单的“树碑立传”;另一方面则很有可能做一些妥协。
各位看官可能会说:之前《亲爱的》与《中国合伙人》不也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片嘛,当事人不也全都在世吗?其实不然。因为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与直接宣布改编名人自传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前者毕竟还可以躲在“虚构”的庇护下,而后者则要赤裸裸地面对观众对所有真实感的期待。如果与事件本身稍有差池,可能都会有亲身经历者跳出来,质问究竟是李娜还是陈可辛在歪曲事实,处理不好的话,甚至会涉及各种各样的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