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50年的电影创作生涯,在母题上的显著变化仅仅是近年作品少了些许“反上帝”色彩而已。
伍迪-艾伦强迫症一样的要求自己几乎每年都要拍部电影,自然也无法保证其中的每一部都是划时代杰作,但这部《无理之人》所透露出的创作者疲态多少有些太过明显了。
就像他在发布会上说自己选帕克-波西加盟本片只是因为对方名字好听一样,这看似是糊弄媒体的答案,但结合影片想想,反倒可能是创作者心态的流露。
这种疲态让《无理之人》的设计感和小聪明都充分的暴露出来,就像最后让那只手电筒成为关键道具的设计,如果这是年轻编剧所为,我们或许会感叹:“嗯,这小子有点儿意思。”,但对于伍迪艾伦,不得不说这更像一次信手捏来的自我借鉴。
其实看到《无理之人》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明白一件事儿,片中所有那些煞有其事的讨论只不过是伍迪艾伦说段子的由头而已,否则他用几十部电影、大半辈子的时间都在讨论“罪与罚”这一件事,如果真想传达点儿什么想法,为何到现在还是原地踏步呢?
所以,我们就当又听了一场老爷子状态一般的单口相声好了,一个人能把“车轱辘话”说得这么精彩也是一种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