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是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成名,处女作《小武》在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亮相,《站台》则登上威尼斯电影节,2002年,他凭《任逍遥》首次入选戛纳竞赛,2013年凭《天注定》获戛纳最佳编剧,次年出任戛纳主竞赛单元评委。今年他除了入围主竞赛单元外,还将接受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颁发的“金马车奖”,届时他的代表作《站台》也会在电影节放映,可谓礼遇颇高。
尽管近年来在选片趋势上常常引发争议,但在影响力方面,戛纳已经稳坐艺术电影节的头把交椅,多年以来,前任主席吉尔斯·雅各布与他的得力干将埃里·福茂培育并且支持了很多优秀的作者电影导演,而戛纳也毫不掩饰对这群“嫡系”的宠爱。
不少得奖导演在竞赛单元中不断循环出现,如去年的参赛导演就与2011年的第64届电影节高度重合,努里·比格·锡兰、达内兄弟等都榜上有名,也让外界批评戛纳越来越小圈子游戏。尽管福茂这次刻意强调,在竞赛单元中没有“固定席位”的概念,但他也承认年轻而缺乏资历的导演要进入竞赛单元的确有难度,这也难免让媒体关注起“谁谁谁又来了”这样的话题。
目前组委会共公布了17部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未来还会有“惊喜电影”加入,最终的入围数量可能是20部。除了此前介绍的两部华语片外,是枝裕和导演、绫濑遥和长泽雅美主演的《海街日记》也是亚洲电影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