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画面够煽情
保罗·沃克遗作,主创怀念影迷期待空前
2013年11月30日,“速激”系列的核心角色之一保罗·沃克在美国南加州因车祸身亡,享年40岁。噩耗传来,“速激”粉和环球影业内部当即炸开了锅。要知道当时《速激7》的拍摄工作才进行到了一半,且不说影片如期上映的问题,最终能否面世都是个未知数。不仅许多粉丝担心保罗在片中的戏份无法得到体面处理,就连环球影业内部,最初对是否继续推进《速激7》的制作也出现了不同声音。万幸的是,温子仁与环球影业及时拿出了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最终,在邀请保罗两位胞弟“以假乱真”的基础上,经过剧本修改、实景补拍和数码修复后,影片得以顺利杀青。
保罗在《速激7》拍摄期间意外去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8年的《黑暗骑士》。当时,饰演“小丑”一角的希斯·莱杰因入戏太深而自杀身亡,随后华纳兄弟在影片宣发上大打煽情牌,令英年早逝的莱杰成为了该片票房大爆(北美5.35亿,全球10亿)的强力催化剂。然而两者不同的地方在于,莱杰之死是由于入戏太深,而保罗去世则纯属意外事故。对此环球影业心知肚明,所以《速激7》的营销活动虽以《黑暗骑士》为鉴,少不了煽情与致敬的画面,但必须要掌握好“度”。在为期一年多的宣传周期中,片方处处彰显出对“家人”、“亲情”元素的重视,以及对保罗的尊敬与怀念。此外,范·迪塞尔等影片主创还不时在社交媒体上同粉丝深度互动,大书对保罗的怀念之情。最终,影迷看到了一个有爱的、跨越种族与文化的剧组,深深为之感动。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上面这些“外力”,《速激7》本身还须是一部好片,才对得起保罗的在天之灵,对得起影迷的空前期待。临近上映,影片在“烂番茄”上开出了系列最佳的新鲜度82%,悬在影迷头上的一把剑方才落了地。全球各地的影迷终于可以放心买票进场,共同见证保罗在大银幕上最后一次施展飒爽英姿,怀念这位陪伴了我们14年的英雄、朋友和家人。
《速激7》票房大涨破10亿 或票房过20亿电影
飙车够“速度”
陆地玩腻了,汽车升高空跳伞穿大厦
如何把动作场面打造得气派而不失新意,一直是“速激”系列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科幻片可以肆意天马行空,甚至无视物理定律;但受限于现实规则,“速激”系列在打造动作奇观上有着客观局限性。正因为此,“速激”电影只能在“速度”与“激情”两大要素上大做文章,说白了就是,不断“飙车”、不断“肉搏”。这样做的结果是,场面越做越大,烧钱越来越多,飙车戏和肉搏戏所占据的比例也越来越高,相应地,留给故事情节发展的时长便愈发捉襟见肘。不过,观众对这一招似乎很是受用,不然“速激”系列的票房也不会嗖嗖往上涨。尽管受制于“写实”的需求,但“速激”系列依然一次又一次地将“速度”与“激情”推向了极致:《速激4》(内地译作《赛车风云》)中,唐老大与莱蒂驱车追击油罐车的一场戏,让人大呼过瘾;《速激5》中,唐老大与布莱恩驾驶两辆道奇拉着10吨重的保险箱把里约热内卢市区搅了个天翻地覆,让人目瞪口呆;《速激6》中,片尾发生在20公里长的飞机跑道上的一场大乱战,几乎让人精疲力竭。
打戏够“激情”
斯坦森VS巨石VS迪塞尔,粉丝梦想终成真
炮制票房大片的关键在于做到“有血有肉”,具体到《速激7》来说,影片对观众要既能动之以“亲情”,又能晓之以“硬汉”。因为豪车、美女和硬汉既是“速激”系列的标志,又是影迷喜闻乐见的爆米花元素。虽然豪华跑车和比基尼美女在之前的“速激”电影中并不少见,但《速激7》最吊人胃口的一个地方在于,它首度集结了杰森·斯坦森、巨石强森和范·迪塞尔这三大当今好莱坞最著名的光头硬汉。因此,《速激7》还有一个闪亮的副标题——“光头的战争”。
回想《敢死队》虽然硬汉云集,但除了斯坦森,三部曲皆以老兵残将为主,呼声颇高的迪塞尔和巨石始终未能加盟,这成为无数影迷的一大遗憾。如今,在敢死队谢幕后,《速激7》终于圆了广大动作迷的梦:斯坦森、巨石和迪塞尔三大光头硬汉终于能在银幕上干一架了!无论是“速激”铁粉还是慕名而来的新观众,都对片中火爆的肉搏戏和超燃的追车戏翘首以盼。据外媒统计,影片在拍摄过程中一共报废了230辆汽车,果然大场面都是用海量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宣传够精准
营销一针见血,灌输“One Last Ride”概念
在最近几部“速激”作品中,唐老大率领的“飞车家族”成员们虽然总是声称干完眼下这一票就金盘洗手退隐江湖,但他们却从来没有兑现诺言——粉丝答应不答应另说,他们若是真退了,电影还怎么拍?!话说每次都是“最后一次”这茬儿,可能“卖拷贝”同学最有发言权,他老人家总说自己是最后一次拍《变形金刚》,结果却一口气整出来4部,小伙伴们大可不必当真。
但《速激7》不同。因为对逝去的保罗而言,它真的就是“One Last Ride”(中文译作“最后一程”)。今后,在“速激”大家庭里,再也见不到保罗的身影,银幕上见不到,银幕下更见不到。然而,斯人已逝,其志长存,对“速激”家族的爱永在。环球影业在《速激7》的营销过程中不遗余力地强调“最后一程”这个概念,并非是对保罗的过度消费,而是顺应粉丝的期待——保罗毕竟是陪伴了观众十余年的一代银幕男神,其大银幕遗作得到老东家的隆重对待,符合每一位粉丝的心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