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事件,也常常进入电影里。例如,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换子疑云》中,女主人公因执着寻找失踪的儿子,被警察送进精神病院。她的遭遇,最终促成一项改变,执法机关从此无权将嫌疑人送进精神病院。当然,根据真实事件产生的电影,也有同样的推动力,取材自真实事件的小说和电影《熔炉》引起轰动之后,推动了“熔炉法案”的出台。
在我们的电影世界里,“真人真事”未免太暗淡了。所谓“真人真事”,不只包括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也包括所有的来自现实世界的元素,《盲井》、《盲山》、《人山人海》、《落叶归根》、《亲爱的》都是“真人真事”。这些电影,或者改编自真实事件,或者以真实的社会现象为素材,有些当事人仍然在世,有些事件并没最后落幕。这些电影多半沉重、悲郁,反思社会框架的缺陷和人性之复杂,因此,每当同类事件再次发生时,人们总是用这些电影进行比较。
不管现实多沉重,直面,就是纾解之道,就是向着明亮那方的遥望。电影中的直面者,是雷泽宽或者李红琴老师,电影外的直面者,是这些影人。
而我们的期待也无非是,能够在未来某天,把我们周围那些比电影更像电影的现实,变成电影,用电影警醒现实,甚至,改变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