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这样的处理,恐怕更接近现实。现实就是,宗教的失语导致,无论这段话是来自《圣经》还是佛教经典,它说出来都有一种尴尬感,打动不了人,温暖不了人,进入不了人。
在这一点上来说,《亲爱的》里面的那种质疑与不安,就更真实一些。而《失孤》里的大师开示,就更缥缈一些。
《失孤》宗教信仰有时不一件好事
7
中国电影慢慢的开始说到宗教了。
冯小刚在《非诚勿扰》里调侃了下基督教/天主教里的忏悔,他并不是真的要聊这个。到了《唐山大地震》,电影最后王菲的《心经》响起,整部电影有一种悲天悯人之感,然而,它也只是拿过来表现气氛而已。
最直接用力来表现宗教的是《观音山》,修庙暗喻着信仰的重建,张艾嘉和师傅探讨生死问题,不管它聊得怎样,但它毕竟是开始在聊了。
想想1982年的《少林寺》,兴趣点全放在吃素吃肉上,30多年过去了,总是还有一点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