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机密情报为何大量泄露?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7-28 14:58:06

  解说:就在1949年8月,美国国务院发表了《美国与中国关系》的白皮书,虽然美国此前在对待中共的政策上还是一种摇摆不定的心态,但是白皮书中流露出了对共产党新中国的不满和敌视。

  而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直接导致美国情报部门紧随其国家整体安全战略目的的转移,作出了重大调整。

  郝在今:应该说美国也是个搞情报工作的大国,是个情报大国,它的情报也是有战略眼光的,1947年就成立了中央情报局,就专门负责海外的情报工作,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格局,它就开始对社会主义国家,对共产党有个战略的部署。

  解说:建立新月形情报网络包围圈,正是这一期间美国情报部门准备实施的一项计划。

  而1949年就在国民党全面撤出大陆之际。美国中情局海外第44观测队在中国大陆的总部也撤离到了香港,在撤出前,观测队效仿国民党也秘密搞了一个应变计划。

  郝在今:新中国成立,美国也留下了一些人,美国也要留情报种子,所以它要经营一些在北平、天津地区的情报工作,它应该说有一定的基础,甚至还留了电台,留了武器。

  杨清:在东四三条有一个美国新闻处,对外称美国新闻处,但实际上是美国战略情报局,出入那里的人都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以及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一些侨民。

  孙有光:第二次公安会议开完以后就是说我们要对帝国主义间谍应该注意了,这时候原来北京竟发现这么多的帝国主义间谍机构都在这儿,像战略情报局,知道他们是特务组织。它走的时候也有布置,布置谁我们不清楚。

  解说:他叫孙有光,1950年曾经亲自参与破获美国间谍李安东等人的炮轰天安门阴谋案。这起震惊中外的炮轰天安门中的几名案犯,都是为美国情报机关所雇佣的间谍,他们原本是意大利籍、日本籍等国的间谍。

  二战结束后,被美国情报机关收买,安插在中国各大城市,试图颠覆新生的中国。

  然而新成立的中国公安部,对这些间谍组织的具体情况却知之甚少。如何破获间谍案,对于新中国的公安部门来说,是一个全新又复杂的领域,这必将面临重重困难。

  郝在今:因为中共这些保卫人员多数对外国情况不熟悉,而且外国间谍呢,他的技术手段比较先进,他那个活动范围也大。

  解说:只有当真正介入调查炮轰天安门阴谋案时,孙有光才亲身体会到了处理外国间谍案最大的难度并不在于具体的侦查手段,而是难在介入了复杂的政治和外交的因素。

  孙有光:咱们当时破这个案子,凡是破这种牵扯到外国人的案子,都得经过毛主席周总理批准的,哪一天破案什么。另外他们的活动你每天都给毛主席周总理汇报,他们都知道。特别外国人牵扯到外交的,必须经过周总理,他是外交部长嘛。

  解说:1949年2月,毛泽东就提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这一通俗的语言体现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鲜明特点,但是对于涉及外国间谍的一切事务,中共高层又采取的是慎重和灵活的态度。

  杨清:因为它牵扯到外交关系的问题,如果尺度掌握不好呢,它掌握不好的话就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比如说炮轰天安门未遂案,就是公安部和外交部紧密配合的。

  朱振才:比如说这个时期,我们也破了一些英国的案子,英国的间谍,但是英国当时正要急于和我们建交,我们可以不逮捕,我们采取别的方式或者把他挤走,叫他感觉到我们在侦查他,他害怕了,走了,我们采取别的方式。所以反间谍斗争处理方式是灵活的。

  解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并没有关闭对外的大门,对新中国友好的一切外国友人,依旧可以自由的出入中国。外国间谍乘机而入,他们以各种职业作为掩护,掩藏在中国大陆各个城市中。

  孙有光:杨部长就对这些外国人做出分析,他说来到中国的外国人,有这么五种类型。第一种就是长期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侨民,就是普通侨民。第二种就是外国驻中国的使领馆这些人,跟国民党有外交关系的,有使领馆,这些使领馆撤走以后,这些人没有撤走。

  郝在今:有的是后来通过经商啊什么渠道,有意派进来搞情报的,就这几类人员对他们进行分析啊,发现除了第一种人员,是正常的社会交往以外,后几种人员里面潜伏特务的可能性非常大。

  解说:如何挖出这些潜伏在暗处的外国间谍,确保新生政权的长治久安呢?1949年7月所有居住在北京的外国侨民全部到一个叫北京市公安局治安处外侨管理科的部门进行登记,这其中也明令外国使馆人员,一律按外侨登记。

  外侨管理科一个看似普通的部门里,却是暗藏玄机。

  朱振才:表面是治安处要进行登记,实际工作是我们的侦讯处在里面进行工作。

  孙有光:要查这些人过去他什么时候来中国的,来到中国以后干了一些什么,在什么地方任过什么职务,有没有特务间谍身份。

  解说:这是把公开管理和秘密侦查结合起来的一种高明的手段,通过这次登记,一些有嫌疑的外国间谍被北京市公安局列为调查的重点。这其中就包括1950年破获的炮轰天安门阴谋案的几名主犯。

  这种外侨登记制度给美国中央情报局海外第44观测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胁。他们最终决定撤离大陆,但在撤离前,他们秘密派遣了一些情报小组,继续潜伏在中国大陆,陈守铭所在的沈阳潜伏组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组。

  陈晓楠:1951年4月,就在陈守铭自首期间,上海市公安局对一个叫雷德蒙的美国人开始进行调查,他们发现1947年雷德蒙就来到了中国大陆,而那个时候正是东北解放战争紧张之际,他以美国联络团联络员的名义专门和国民党情报机关进行联系。1949年在第44海外观测队撤出大陆,迁往香港的应变计划当中,他被任命为上海潜伏组负责人,那么这个上海潜伏组和陈守铭所在的沈阳潜伏组,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