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为何说解放战争时期四野攻坚战威力解放军第一?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7-25 18:44:18

  核心提示:因为如果算的话,四野迫使北平敌人20多万起义大概可以算是最漂亮的“攻坚战”了,他们也是在军事压力之下被迫“起义”的,我军无一伤亡,不费一弹消灭敌人20多万,拿下一个大城市,比上海、济南战役更符合“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本文摘自东北新闻网 作者:佚名 原题为:林彪的指挥很细腻 四野攻坚战威力解放军第一林彪还要求炮兵的第一颗炮弹要打到敌人的指挥部,这实际上就是空地一体的“斩首行动”)。同时分割敌人的防御阵地,打乱敌人的防御体系。这种打法常使敌人的首脑机关在我攻城不久即迅速遭到打击,难以对部队进行有效的指挥。

  四野并不是天生会攻坚,比如三打四平时就没有打好。但是由于林彪善于总结经验,提出新战法,所以在战争的后期四野的攻坚威力是其它野战军无法比拟的。四野攻坚的主要经验有5个。

  1.攻城部队在采取“两面对攻”的基础上再加上第三面佯攻。使敌人难以判断我军的主攻方向,难以应对我军从各个方向的突破。

  三野的部队攻打上海时,在城内打了4天,一个小小苏州河就能挡阻它的前进,就是因为没有坚决的采取“一点两面”“两面对攻”的打法。

  2,坑道作业:突破城垣的第一步,是首先要使部队能够迅速接近城垣,减少部队在接近城垣时的伤亡。这是攻坚的关键之一。坑道作业是使部队能够迅速接近城垣、减少伤亡的最有效的战法,也是四野后来执行最坚决的战法。

  攻打锦州、天津挖交通壕,是林彪推广义县攻坚经验。锦州总攻发起前,各纵队都完成万米以上的交通壕,有的挖两万多米。一条条蛛网似的从攻击出发地推进到锦州城墙跟前。交通壕都是蛇形的。

  步兵的1米多宽、2米多深,最前点距敌60多米,以敌人投弹扔不到为准。炮兵的能开进汽车,有的把火炮推到距敌百把米远。大军云集,地面上很少看到有人走动,既增加了攻击的突然性,又减少了伤亡。范汉杰回忆,说他曾想反击我们,一看那交通壕就没了主张,只有拚命打炮。可是看不见人只能乱打一气。

  其它野战军也有挖交通壕的,但是执行不够坚决和彻底。淮海战役打黄伯涛兵团时,三野开始乱冲伤亡很大,后来部队也开始挖交通壕迫近作业。但是由于三野不太重视战术总结和积累,打上海的时候三野又没有重视挖交通壕,仍然犯了开始乱冲的错误,造成部队伤亡过大,然后才开始挖交通壕迫近,用炸药一点一点的作业才取得了进展。

  3.突破城垣时的战术要点,这是林彪教给四野的战术技巧。林彪在锦州攻城前直接给二纵干部讲话时提出这样的攻城战术要点:“在突破口被打开后,攻击部队要尽可能的全力涌入,象散大戏一样,使部队尽量多的进入城内,这样敌人的反击部队就难以把我军的突击部队反击出来,使我攻城突击部队不但能牢牢控制突破口,而且还有能力向纵深发展,迅速形成真正的突破。”

  其它野战军往往会犯四野以前曾经犯过的错误,就是在突破口被打开后,突击部队进入的数量不够。我军的突击部队一般只有一个连或一个营,这样守城的敌人在发现我军打开突破口后,往往一面用火力阻止我后续部队前进,同时用预备部队向我进入突破口或城内的突击部队进行反击,使我突击部队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全歼我突击部队,重新控制突破口,使我攻城失败。这样,对突破口的反复争夺,就会造成我军伤亡过大,进展很慢。

  林彪正是看到以往战术的缺点,提出突破后的第一时间,既在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组织炮火反击的时候,我军要一次性投入尽量多的部队,越多越好,不要怕拥挤。这个战术虽然没有见于正式的战术着作,但却是林彪的四野非常有效而实用战术,它保证了四野一次性突破城垣的有效性。这个战术要点按理应该是军师一级的指挥官发现提出,可是实际却是林彪这样的大战略区司令提出,这不能不说是林指挥细腻,眼光独到。

  4.突破城垣后的战术要点:林彪和四野特别强调部队在突破城垣后,部队要立即向纵深猛进,“先吃肉后啃骨头”,前面部队拣容易的敌人打,比较难打的堡垒留给后续部队攻打。

  先头部队的主要任务是穿插迂回,不顾敌人侧面火力,向纵深猛进,直接打击敌人的指挥机关。林彪还要求炮兵的第一颗炮弹要打到敌人的指挥部,这实际上就是空地一体的“斩首行动”)。

  同时分割敌人的防御阵地,打乱敌人的防御体系。这种打法常使敌人的首脑机关在我攻城不久即迅速遭到打击,难以对部队进行有效的指挥,加上敌人的防御体系被打乱,阵地被分割,很快就形成崩溃,所以四野打锦州、天津,打的都很爽。看看美国人打伊拉克的战略战术(空中打击的“斩首行动”,地面部队绕过中小城市直接攻击巴格达)就可以发现四野攻坚的战术思想的至少领先他们50年,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落后。

  对比之下,三野的战术就比较差了,它没有向纵深猛进穿插迂回的意识,而是一层一层的向里死打。敌人的防御阵地没有被分割,防御体系没有被打乱,敌人的指挥机关一直可以有效的指挥,用机动部队反击我突破部队。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