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在场的还有李先念等几位被列入大将名单,但本人又已经到了地方的同志。毛泽东问他们:“你们几位大将军衔,还要不要评啊?”那几位同志也纷纷表示:“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军衔评定的政策制定之后,就是评衔的具体工作,这是整个军衔实施过程中最难的,也是是否能够在全军成功实施这项制度的关键所在。当时,我军绝大多数干部都对这次授衔工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对这次授衔工作能否公平、公开,能否真正做到了赏罚分明也是十分关注。可以说,这次授衔工作是真正涉及到全军每个人的一次利益分配。因此对于组织好这次具体的授衔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就是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和时任总政治部与总干部部主任的罗荣桓。对少将以上的将军军衔的评定工作由罗荣桓亲自领导,由当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的宋任穷与赖传珠、徐立清、肖华和王宗槐等人共同评定。
尽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到1955年的时候才成立28周年,但是她却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发展过程,从最早红军时期的一、二、四方面军,陕甘红军和南方红军游击队,慢慢地发展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四大野战军、华北军区和若干地方部队等等,每个时期,每一支部队都对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在战争年代没有什么利益可言的时候,大家都是一心一意地为着全中国的新生而战斗与工作,但是到了有利益分配的时候,就不能有任何偏差。但是,偌大的一个军队,若大的一项工作怎么可能没有偏差呢?
因此,面对如此复杂的军队现状,搞好评衔工作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对于授予元帅军衔的人员,是由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名,由中央政治局最后审议通过的。彭德怀作为政治局委员参加对于授予元帅军衔的人的讨论。将军军衔由总干部部与总政治部分别提出,再报请中央军委批准;校官军衔由总干部部与总政治部分别提出,再报请中央军委批准;校官军衔人员的名单由各总部和各军兵种和各大军区提出,并报总干部部和总政治部干部部在全军范围内统一平衡。
经过精心细致的工作,一个授衔的初步方案形成了。
这个初步方案是充分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后的结果,基本上还是一个合理的方案,这个结果也基本上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但是,有些人在听到了这个方案后,虽然嘴上说满意,在心里却不是十分舒服,有的甚至公开地跑到领导那里去要军衔,说自己如何如何功高劳苦,应当授予什么什么衔,点着名地要高级军衔,还有的人甚至在领导面前哭,向领导诉苦要衔。
有一个红军时期的老干部,他在听说自己将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时候,十分不满,竟然公开地说:“我要把那牌子挂到狗尾巴上去!”
毛泽东在听了这些要军衔的事后,很不高兴地讽刺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在这次授衔中,更多的人却表现得十分豁达,对于给不给、给什么样的军衔并没有表现出异议,甚至有些着名的将领们还主动提出了给自己降衔的要求。
的确,按照当时评授元帅军衔的条件,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都应当被授予元帅军衔的,而且在初步方案中,他们的名字也的确被列入了元帅的名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