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侵苏联以前,德国人已经制造了少量的坦克歼击车,但这些产品的表现默默无闻。它们的反坦克战绩甚至比不上客串的III号突击炮。
装甲: 8-50mm 8-20mm
Marder III / Sd.Kfz.139:在Panzerjager 38(t) 底盘上加装76.2mm Pak 36(r) L/51火炮。42年4月到当年11月共生产344辆,
另有19辆在43年改装。估计这一型逐渐被Marder III 138代替了。
全重: 10670kg
乘员: 4
引擎: Praga EPA或Praga EPA/2
最大速度: 42km/h
公路行程: 185km
越野形成:140km
载油量: 218 litres
车长: 5.85m
车宽: 2.16m
车高: 2.50m
火力: 76.2mm Pak 36(r) L/51 + 7.92mm MG37(t)
备弹: 7.62mm - 30 7.92mm - 1200
装甲: 10-50mm
这几个型号的差别不是很大。全重都在10吨出头,属于轻型履带战车。而且都重火力而轻视防护。表现在不仅装甲薄弱,而且战斗室是开放式的,并且很高。这一系列作为德国坦克歼击车的先驱,一举确立了坦克歼击车的发展方向:小车带大炮。具体来说,Marder用轻型坦克的地盘带中型坦克的炮,犀牛和猎豹用中型坦克底盘带重型坦克的炮(令人兴奋的71倍口径88mm Pak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