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解密档案: 美国曾想让厦门成为第二个广岛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7-24 07:41:09

  解密文件显示,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的阿里·伯克上将对此早有预感。他对空军的菲尔特将军说:“参谋长联席会议坚持在大陆的敌对行动一开始就使用核武器,但总统可能不会同意。”阿里·伯克是从政治角度分析的--自1958年3月31日起,苏联宣布单方面停止任何类型的核武器的试验,为取得外交上的主动权,美国必须在台海地区限制核武器的使用。

  8月25日,艾森豪威尔总统在白宫与高级幕僚们开会,他决定“不在台海地区使用核武器,并用常规武装力量援助台湾”。4天后,他派空军混合打击力量(casf)支援远东,并再次告诉参谋长联席会议:“即使金门被轰得底朝天,我们也不要急于使用核武器!”

  伯纳德·诺尔蒂的文件证实,美国空军的库特尔上将对艾森豪威尔不同意对大陆进行核打击的做法深感失望,在得知空军要在台海打常规战争时,他把总统的决策称为“灾难”。他对空军副参谋长说:“美国要么使用最有效的武器(核武器),要么别参与台海冲突!”

  5.赫鲁晓夫的警告起了作用?

  文件显示,艾森豪威尔对其决策是这么解释的,“核武器有其固有的缺点”,虽然能杀伤对手,但其辐射尘也可能伤及台湾民众。历史学家们猜测,阿里·伯克的说法也可能成立。从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分析,艾森豪威尔这一决策的深层原因,可能是考虑到苏联核力量的威慑。

  1958年中苏关系“蜜月期”虽临近结束,但双方分歧的尚未公开。1958年7月31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问北京,这次访问让外界认为,“解放军后来炮轰金门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尽管艾森豪威尔早些时候已针对苏联的核威胁制定了“大规模报复战略”,但他显然对在核战争中打赢苏联没有必胜的把握。

  金门炮战发生后的9月7日,赫鲁晓夫致函艾森豪威尔,就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向美发出警告:“在核武器及具有闻所未闻的威力和速度的火箭武器时代,曾经严重地威胁海上船只的海军舰队,基本上只适合礼节性的参观,再就是成为各种类型导弹的攻击目标。”这话显然是针对艾森豪威尔当时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巡逻”一事。赫鲁晓夫强调:“美国在核垄断早已被打破的情况下,仍企图用核武器威胁其他国家,这是完全没有希望的事。”因此,艾森豪威尔如果想用核武器袭击厦门,就不得不考虑当时仍和中国处在同一阵营的苏联的态度。

  6.美国空军的总结自称成功《美国空军在1958年台海危机中的行动》还对危机进行了总结:“1958年的危机对美台关系是一个很好的考验,政治上国民党能采纳美国的建议,蒋介石表现得更加克制,放弃军事反攻大陆的口号是一个里程碑事件……总之,美国冒着巨大的风险取得了成功。考虑到未来台海地区的麻烦还可能再次发生,因此1958年的经验对美国政府与军队至关重要。”

  全文(编辑:dq1986)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