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明智之举:刘邓大军为何不打敌占要地安庆?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7-21 14:09:30

  二野作为西集团遵总前委部署,渡江作战由枞阳至望江宽约100公里之地段。刘伯承的具体部署是:3兵团于安庆以东至枞阳段渡江;5兵团于安庆以西至望江段渡江,而后速沿浮梁直出衢县,控制浙赣线,断敌退路;第4兵团于望江至马当间渡江,而后沿江东下,接替第9兵团监视芜湖敌军之任务,并做攻占南京之准备。暂归二野指挥的四野先遣兵团主力守于武汉以东地区,并指挥桐柏、江汉、鄂豫军区部队,牵制白崇禧集团,策应二野渡江作战。

  4月1日刘伯承带领二野司令部进驻舒城,2日拟就了《二野渡江作战的基本命令》,3日在参谋长李达的陪同下,出了舒城,驱车南行。

  他们此行去的是战斗前沿,敌占领地——安庆。

  安庆地处皖西南,长江下游,上连荆楚,下接吴越,历来为皖鄂赣三省边界通衢商贸中心,皖西南最大的商埠和长江重要港口。

  这座古城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们在劳作、生息、繁衍。这里的皖山、皖水,为周代古皖国故地,安徽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安庆”之称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寓“平安吉庆”之意。

  安庆枕山面江,山明水丽,不但有史称“古南岳”的天柱山、司空山、大龙山、小孤山、浮山等天然名胜,而且也有盛世唐宋留下的“烟雨楼台,寺观庙宇”五十五座。文化历史悠久的安庆,人文济盛,唐有诗人曹松,宋有“宋画第一”的李公麟,明有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方以智,清有“照古腾今”的书法篆刻大师邓石如,近代有教育家吴汝纶,美学家朱光潜,文学家张恨水,新文化运动巨擘、中共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等,都在历史上独领风骚,留下浓墨重彩。近代史上,太平军三克安庆、石达开出走、安庆保卫战,徐锡麟起义等重大事件,都在安庆发生。

  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经济文化重镇,险要的地形地貌,使这座形成于新石器时代的古城历代为兵争之地。古人称:“上控洞庭、彭蠡,下扼石城、京口,分疆则锁钥南北,坐镇则呼吸东西,中流天堑,万里长城于是乎在。”南宋为抵御金兵而筑城,元末、明清发生过激烈争战,太平天国的“安庆保卫战”为最悲壮的乐章。

  1949年春的安庆同样为国民党军、我军两大对峙集团军棋盘上的一个“眼”。

  白崇禧在这个“眼”上摆了一个军,主力46军。刘伯承的放大镜无数次将这个“眼”套牢。

  3月初,解放军第二野战军4兵团向南开进,刘伯承有意让陈赓率军绕道麻城,打垮了白崇禧部队的第7军,占领了麻城。而后,又命4兵团在此停留达一周之久,并派出小部队佯动,传风准备打九江。如此这般,刘伯承还觉“砝码”不够,又着四野先遣第40、43军顺平汉线火速南下,攻取信阳,直逼广水、宣化店。

  显然,刘伯承布下的是个“疑兵阵”,白崇禧果然上钩。我军以风卷残云之势向湖北扑去,他疑为要抄袭武汉,急令46军主力向武汉、九江收缩、靠拢,只留下174师驻守安庆。解放军南下先遣部队乘势解放了太湖、潜山、望江、宿松,逼近安庆。

  174师孤悬安庆,白崇禧忧心忡忡,我军云集江北,一旦动作,安庆必首当其冲,如此牺牲他的一个师,岂能坐视等闲。

  他毕竟有“小诸葛”的绰号,几天后向国防部质问:“现在安庆已属第8兵团辖区,为何还要174师守防安庆?”

  参谋总长顾祝同倒憋了口气:曾几何时,你白崇禧把持着这个战略要地不肯撒手,眼下共军逼到江北,你为保全自己的兵力,又向国防部提出这样的质问,算盘也打得忒精!

  然而,大敌当前,顾祝同既不能和桂系军阀翻脸,又不能放弃国军扎在江北惟一的“钉子”、战略要地——安庆。他责令汤恩伯速将刘汝明的8兵团分兵,接管安庆防务。

  刘汝明的8兵团担任铜陵至九江200公里江防,他的对面,即中共第二野战军渡江之地段。有道是:天阔地广,冤家路窄。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2万人马强渡黄河之时,驻守在黄河上的守军便是刘汝明的部队。只不过那时他的部队是第四“绥靖”区。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